首例新冠肺炎解剖结果终于出炉!过程着实不易
除了实验室,检验人员的防护也不能忽视。一般尸体检验时,检验人员会穿戴类似手术衣的防护服、无菌手套、口罩等。而面对 COVID-19 这类传染病的尸体,更需谨慎,除了配备与一线医护人员同款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面屏等,还要加戴防割手套,避免意外割伤导致经血液感染。此外,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耗材、相机、记录纸等物品,也要在尸检结束后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或集中处理。 要下刀了吗?我忽然手抖 别慌,下刀之前详细了解案情、病史,有助于设计最合适的尸检计划。例如部分 COVID-19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粪便核酸检测阳性 [ 6 ] ,提示尸检中除了肺,还要注意消化系统。 接下来,在动刀之前,还要进行细致的尸表检查,尸体的外观有时能反应患病情况或提示死因,如畸形体形能反映某些基础疾病,某些毒物中毒死亡会呈现特殊颜色的尸斑等。 终于到了尸体检验极为重要的一环——解剖。与修手机可能有固定的检修步骤不一样,每一例尸体解剖的术式可以不尽相同,但不代表检验者可以不依章法即兴发挥,尸检还是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并做详细客观的拍照、记录。通常需要打开颅腔、胸腔、腹腔,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如骨折、积血积液、肺粘连),继而逐一观察体内器官是否有病理学改变,必要时还要进行一些补充检查,或打开脊髓腔、关节腔、骨骼进行检验。 这就结束了么?不不不,远没有,还需要提取体液、器官等生物检材,并根据检验需要进行相应处理以供后续检验。一般病理学检验是将器官组织浸泡在 10% v/v 甲醛溶液(即福尔马林)中 " 固定 ",固定后进行更细致的检验。一名法医可能不知道 " 回 " 字有哪 4 种写法,但一定知道心脏的 4 个腔室长什么样。随后提取器官的部分样本,制作组织学切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或死后改变。正是对 SARS 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里面的病毒包涵体,从而确证此疾病是由病毒而不是衣原体引起的 [ 7 ] 。 SARS 死者肺内显微镜下检见病毒包涵体 | 参考文献 [ 7 ] 此外,必要时还会对器官、组织或体液进行辅助检验,最终综合所有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完整的病理学尸体检验报告。 结语 相比于修手机,尸体解剖检验是更加严肃、复杂的事情,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修手机也许能让你的爱机重获新生,可惜尸体解剖则意味着对遗体的不可复原的破坏,这对于刚遭受重创的亲属可能又是一次打击,因此,那些愿意奉献自己遗体的人们及其亲属,同广大的医务、科研工作者一样,值得我们投以深深的敬意。 写到这里,首例 COVID-19 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检验的大体检验报告已经发表 [ 10 ] ,病理学检验报告也可期,这些成果将帮助我们不断加深对 COVID-19 的认识,并且指导临床治疗,然而距离药物、疫苗成功研发,乃至完全扑灭疫情,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病理学尸检的发现意味着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且重要的一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