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你有货么?
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共有超过 20 家生鲜电商倒闭。呆萝卜倒闭清算;生鲜电商 " 我厨 " 暂停服务;" 吉及鲜 " 因融资失败而宣布停止运营;" 妙生活 " 因资金链问题集中关店;就连背靠阿里的易果生鲜在双 12 当天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其全资子公司安鲜达大批员工陆续离职。 行业愁云密布,不少人质疑生鲜电商的模式,也开始重提它履约的高成本。今年 1 月叮咚买菜曾披露过一组核心经营数据:经营一年以上、日均 1000 单左右的前置仓,平均客单价达到 65 元,每笔订单的毛利率达到 32.1%,刨去各项履单成本(包括大仓及干线运输费用、前置仓成本、营销费用),每单的营业利润超过 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生鲜电商 4000 多家入局者中,4% 持平,88% 亏损,且剩下的 7% 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 1% 实现了盈利。 本就利润微薄,疫情时期产地人力的价格和采购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叮咚买菜 2 月前 12 天的履约成本比 1 月同期环比增加超过 70%。 王珺表示,每日优鲜不得不用更高的成本雇佣工人采摘和加工蔬菜。他并未透露履约成本的增长,仅表示随着疫情趋于稳定,运力恢复,履约成本也会逐渐回归正常水平。 客单价也很难保持在疫情时期的高位。王珺告诉品玩,疫期每日优鲜渗透率有明显提;客单价多出来的 30 多块钱主要集中在肉蛋、水产、食品、乳品、粮油和百货品类。疫情对于生鲜习惯的沉淀有一进步的养成,肉蛋、水产和食品的购买习惯将会继续维持,但粮油的囤货会吐出来,客单价将从疫期的 120 元左右回落到 100 元上下。 抛开短期成本,生鲜电商如果能留住这群 " 逼上梁山 " 的用户,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 王珺透露,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日优鲜的用户购买 3 单后留存就 " 非常稳健 ",他认为 " 疫情会带来一波集中的持续用户习惯养成,之后做好供给侧的服务就好;也会进一步推出会员制 "。 但等疫情结束、餐饮业和传统商超恢复以往的秩序,用户们是否真的会继续使用生鲜电商,仍然需要观望。事实上,那些凌晨在线上抢不到菜的人们最终发现,如果早点起床去超市,菜品还很充足——传统商超在供应链深耕多年,货源充足,他们也意识到了线上渠道的价值。 根据饿了么提供的数据,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等生鲜商户联手饿了么在全国 38 城保障买菜业务,在武汉、北京等 38 个主要城市里,一共有近 6 万家生鲜与商超门店,提供线上买菜、线下配送到家的业务,涵盖蔬菜水果、肉禽水产等多个品类。 大润发、物美等传统商超已经意识到线上渠道的价值。 生鲜零售是一个长价值链生意,涉及采购、品控、仓储、运输、定价、促销、补货、配送等诸多环节。从企业内部讲,如果处理不好成本问题,这终究是个亏本的生意,而对用户来说,这些成本终会转嫁到商品最终价格上,买菜越来越贵。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