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幕变智能巨幕,拍科幻大片终于不用单靠想象了
也正因为图像要求之高,又需要实时改变,系统暂未支持让 270° 屏幕处处都显示高清影像,因此只有比镜头视野稍微更宽一点的领域才会以高清影像显示,满足「入镜」需求。 ▲ 镜头可能用到之处才会显示高清画面 与此同时,道具组通常都会在 Volume 里搭建部分实景道具,满足近镜需求,同时也能隐藏屏幕底部边界。 ▲ 现场搭建的实景通常可帮助遮掩屏幕边界 减少实景拍摄,压下时间和经费 工业光魔视觉效果主管 Richard Bluff 对《连线》说,其实乔治 · 卢卡斯很早就想拍一部「星球大战」电视剧。奈何一般电视剧的经费并无法满足到不同地方拍摄异域外景的需求: 那时候,他(卢卡斯)感觉自己在小屏幕上讲故事会受限,因为他无法涵盖大量不同地方和世界。但观众根本没法接受没有它们(丰富世界)的「星球大战」。 虽然《曼达洛人》制作成本已经巨高(每集成本超过 1200 万美元,八集下来已经上亿),但 StageCraft 也的确帮助剧组压缩了部分外景的拍摄时间和经费。 Volume 让我们在同一屋檐下拍摄许多不同环境场景。我们可能上午还在拍 Nevarro 的熔岩,下午就拍起 Tatooine 的沙漠。 Bluff 解释道,一般来说,他们可能一天会换两次场景。更重要的是,屏幕上显示的场景是可控的,这也意味着,那些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很短时间的「完美时刻」,被重构后可随时调用: 我们可以将原本日落前那两分钟「冻结」起来,将这完美状态沿用 10 小时。 负责《曼达洛人》部分摄影的 Barry Idoine 说。 虽然 StageCraft 仍存在部分限制,譬如无法用于近拍、部分灯光效果不够逼真等,但它是过往拍摄特效技术的一个新集成,并将电影拍摄带回到一个更自然和直观的环境,且将面向更广泛的业内创作者开放。第二季的《曼达洛人》也将继续采用这套系统拍摄。 而将 LED 屏幕更多地融入电影拍摄中,似乎已是一个新潮流。TechCrunch 作者 Devin Coldewey 表示: 据我所知,近乎所有特效都在实验不同尺寸和类型的 LED 墙。电视制作用它既能省钱,效果也好。电影则能由此获得更灵活的时间表。讨厌在绿幕前工作的演员也会认为这更好。 简单来说,未来几年内,也许大部分电影制作都会用到一定形态的 LED 墙。这是一个新标准。 <>内文配图来自 《曼达洛人》花絮视频、《连线》、《American Cinematographer》、TechCrunch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