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将首次拍下太阳两极的照片,这事关每个地球人
来源:爱范儿 作者:李超凡 今天中午,在大洋彼岸的黑夜中,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联手开发的「太阳轨道飞行器」( Solar Orbiter),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这个飞行器最终的目的地,就是带给地球黎明的太阳,它将首次拍下太阳两极的图像,开启人类探索太阳的一段新征程。 有史以来离太阳最近的相机,将首次拍下太阳两极照片 尽管人类对太阳的观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久前世界最大的太阳望远镜还公布了首批高清太阳照片,但所有观测太阳的成像仪器,都只能拍到黄道面(ecliptic plane)角度的太阳,从未观测过太阳的两极。 所谓黄道面,就是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而太阳轨道飞行器则要脱离黄道面,以鸟瞰视角对太阳两极进行观测。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个尝试飞越太阳两极的飞行器,1900 年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就曾合作,将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Ulysses)发射升空,尤利西斯号在 2009 年退役前,曾绕太阳飞行了三圈。 ▲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 . 虽然尤利西斯号也曾掠过太阳两极,但与太阳的最近距离比日地距离还要远,而且它只携带了原位仪器(in situ instrument),只能测量飞船周围的太阳风情况。 而这一次的太阳轨道飞行器,在最近的时候距离太阳表面只有 2600 万英里(约 4184 万公里),这将比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 5800 万公里)更接近太阳,这也是观测太阳的理想距离。 通过太阳轨道飞行器携带的 4 台原位仪器和 6 台遥感成像仪,人类将首次拍下太阳两极的照片,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接近太阳的相机。这次任务 NASA 副项目科学 Teresa Nieves-Chinchilla 表示: 我们能够绘制出原位仪器观所「触摸」到的太空环境,以及遥感成像仪「看到」的太阳。 不过飞行器要逃离黄道面也不容易,这需要更大的能量,太阳轨道飞行器将利用地球和金星的引力,将自己弹射到两极的观察区域。 ▲ 太阳轨道飞行器的预计飞行轨道 . 图片来自:ESA 这其实是利用了航天动力学中的「弹弓效应」,通过行星或其他天体的相对运动和引力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和速度,以此来节省燃料、时间和成本。 这样的场景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就曾出现,电影中飞船燃料不足,宇航员只能通过多次飞近一颗引力巨大的黑洞,从而获得了加速度以抵达下一个星球。 ▲《星际穿越》剧照 据 NASA 介绍,在太阳轨道飞行器的设计寿命为 7 年,将在太阳赤道高 24 度的倾斜面上运行,3 年后倾斜将达到 33 度。 飞行器靠近太阳后,面临的则是超高温的考验。要知道被太阳高温炙烤的水星,白天温度就到达 430 ℃,而比水星更接近的太阳的飞行器,所要承受的温度更高,在这样的高温下,太空探测器和众多仪器往往难以正常工作。 ▲ 太阳轨道飞行器的隔热罩 . 因此太阳轨道飞行器采用一种定制的钛隔热罩,上面覆盖了磷酸钙涂层,可以承受超过 900 华氏度(约 480 ℃)的高温,其中 5 个遥感成像仪测将通过隔热罩上的窥视孔观测太阳,隔热罩后的仪器的温梯度能在保持在零下 4 华氏度到零下 122 华氏度之间。 正如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 Daniel Müller 所说,这将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太阳两极背后的秘密,可能和每个地球人都有关系 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给太阳两极拍照?因为在太阳两极发生的事,可能对太空中的航天器、宇航员。乃至地球上每个人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这要从太阳黑子说起,1843 年德国天文学家 Samuel Heinrich Schwabe 发现太阳黑子存在周期性的变化。在为期 11 年的周期里,太阳黑子数先增加,然后逐渐下降至初始水平,而太阳的两极的磁场,每 11 年也会翻转一次。 ▲太阳耀斑 . 图片来自:NASA 在太阳磁场翻转前夕,太阳黑子活动会达到顶峰,太阳风暴也出现的最为频繁。 当这些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会对地球磁场产生扰动,不仅会对干扰 GPS 和通信卫星,威胁太空中宇航员的生命,地球大量电子设备和基础设施也可能受到波及。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