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全民小视频盯上动漫二次元:短视频走向AI时刻
它带来了两点变化:其一,利用平台的AI技术将个人与团队的表演生成二次元虚拟卡通动漫作品,本质上降低了动漫短视频作品的门槛,它能激发更多普通人加入到创作阵营中来,而短视频动漫形象在社交分享层面也有着不错的优势,它可能会带动用户的分享与创作热潮。 其二,它也是用AI连接动漫产业的一个尝试,在二次元内容生产与内容变现上,带来全新的业态与商业模式。比如它可以助力网红创作者打开动漫IP的营收空间——比如通过优质的动漫化内容生产输出,打造人格化的动漫IP,它可以面向粉丝出售个人动漫形象T恤、衍生品玩偶等,激活粉丝的动漫付费的需求,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一条新的商业变现路径。 因此,这不仅是一次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玩法创新,也是让普通人参与到动漫创作中,是连接动漫产业的一个尝试,它或将给全民小视频带来一定的商业增长空间。它一旦引发分享潮流,其他短视频玩家跟进效仿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5G之年,AI或将成为短视频破局的大方向 从今天的趋势来看,包括Facebook、Google、百度、腾讯等在内的国内外巨头都在积极推动AI与视频的结合。比如谷歌YouTube部署了AI系统,能分析视频片段解读令人不适的视频剪辑,然后屏蔽这些内容。Facebook提出新的AI模型可以对原始视频中的动态的角色进行定位和提取,提取后的角色可被开发者控制,并且添加上任意背景即可生成新视频。而百度短视频玩法背后一直都是AI驱动。这次全民小视频动漫化的创新,也是AI技术的加持。 为什么会出现短视频与AI结合的大趋势呢? 一方面,过去短视频上半场的打法核心是优质内容输出,是通过筛选头部优质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消费观看,而当前短视频行业的增量空间逐步见顶,短视频的竞争风向也正在转向——一方面是注重流量增长,一方面也更加注重用户的商业价值挖掘。 也就是说,短视频上半场各玩家的主流打法是通过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占用用户时间、沉淀流量,大量普通用户充当的是内容消费者。 而下半场随着用户增长斜率趋缓,AI技术的进步,平台更注重调动用户对自我展现的欲望、内容互动分享的深层需求,让用户从围观者与观看者到内容创作与互动参与者转变。 这种转变就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在技术变革的驱动之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将会逐渐模糊,他们就是所谓的“生产型消费者(Prosumer)”————即用户即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全民小视频一键动漫的引入来看,这种“产消者”理论正在短视频领域得到验证。 此外,随着5G商用落地,移动AI芯片等硬件能力的不断提升,与AI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包括AR、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将应用于短视频,AI也将推进短视频平台的审核效率,剪辑生产效率、提升玩法体验创新,甚至与许多行业融合、渗透。某种程度上说,AI将是整个短视频行业在未来大幅投入以及拉开差距的一个领域。 从2020年趋势来看,全民小视频当下的AI动漫玩法其实是这种短视频AI趋势演进的一个注脚,AI技术在短视频行业的渗透将越来越深入,它将是下一阶段的重要赛点,也是化解用户审美疲劳,带动行业进入增长的第二曲线,并左右行业竞争的重要胜负手。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