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20年:放大每一个平凡人的知识分享欲望
01 如果这两天仔细关注各大媒体窗口和社交平台,你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当2020年的序幕徐徐拉开的时候,人们讨论最多的竟然是2000年那个时间节点。 人类就是这样,在赋予了时间意义的同时,赋予了整数年更多的意义。 其实,很多事情的伏笔未必就真的埋在千禧更替之时。 被各大媒体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就是这个样子。 把千禧年再往前推20年,回到上世纪80年代。 那个时候,一个来自阳泉的高中生代表学校参加计算机比赛,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他却遗憾落榜,为此,少年痛苦不已。后来,他在太原的一家新华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计算机书籍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对手太强大”,而是“信息鸿沟”把他绊倒了。 他很惊讶,那个年代,在不属于一线和省会的边缘城市,或者在乡村山区的孩子们,能了解到的信息和知识实在是太少了。 后来,这名高中生长大后留学回国,在千禧年的头一天2000年1月1日,开了家叫百度的公司。 这个人是李彦宏。 回望百度的20年,会发现搜索作为百度的根基,已不知不觉成为几代中国人获取信息和知识最重要且高效的渠道。 是的,知识。千禧年拥有12.67亿人的中国却只有百万名大学生,地域、师资、资源的桎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随处可见,阻断了知识的流动。 有个形象的比喻是,那时候的知识更像是一种造价高昂的硬通货、“奢侈品”,只流通在特定的“市场”。 更多的人想要分享知识,同时获取知识,但环顾四周,却发现并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往往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和有限稀少的媒介。 换句话说,问题不在于没有知识,而在于知识不流通。 互联网,或者说搜索的发明,如同信息知识领域的一场“工业革命”。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连上网络,百度一下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答案,如同毛细血管,搜索能将提问带到知识能涌动的所有角落。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知识第一次迸发出了全面流通的价值。 02 也许只有百度才知道中国人乐于分享知识的基因有多强大。 随着互联网大潮建立起来的百度,最早注意到了中国人对信息和知识的诉求。搜索引擎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个提问的指向——知识,亟待被激活。 一个个知识流通的舞台自此在搜索框下萌发,“知识板结化”的土壤有了松动的痕迹。 2005年,百度知道横空出世。从诞生那一天起,这个平台就具备了知识共享的基因,所有人都是提问者,更是回答者,彼此成为创作者互帮互助,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就像当年百度知道那句slogan所说的,“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 知道用户“badkano”是一个数据库从业者,大概三四年前,他接到一个数据库问题。那天,他帮提问者解答了一个晚上,帮到一半的时候家里突然断网了,于是,他跑到网吧去了,“感觉有十多年没有去过网吧了,当时正好是身份证丢了,拿临时身份证去的,前前后后折腾了好久,终于解决了问题”。 后来这位提问者陆续问了好多次问题,他也都一一解答了。有一天,提问者突然寄过来一个mac book2的笔记本,因为这些回答让提问者在半年内赚了一辆帕萨特。 用户“专业仲裁员”是劳动人事类行家,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回答了7.1万个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劳动纠纷。 “工作两年了,老板让我走怎么办”“工伤老板不负责怎么办?”“急!农民工工资被拖欠了怎么办”,甚至还回答了“石岛(某城市名称)劳动监督局电话是多少”这样非常细致的问题。 他知道,屏幕对面的人也许已经走投无路,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寻求帮助,所以,再小的问题他也要回答,再小的回答,也是为这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加码。 除了这些,我还想说一些不值一提的“小问题”。比如,如何在键盘上敲出省略号,一盒药的配方,一个数学公式,甚至是如何在县城做一门小生意。 一个事实是,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在那些边远农村和山区里还有很多,还在困扰着很多经济条件不好、信息封闭的家庭。 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很轻、很浅,也许远不能撬动一个人的命运轨迹,但当它们在岁月的注视下成长、累积,也许会掀起足以托起国民素养跃升的飓风。 很庆幸,你能想到的每一个问题,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答案。 而且,你会发现,所有的陌生人,都默契地信任对方,彼此用真诚回答着每一个问题。 你会发现,在百度知道,这些用户几乎得不到实质性的奖赏,但他们就是享受帮助别人的过程。 掩映在这些数不清的、渺小问题背后,是无数知识的高速传递,让这件“等价物”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流动,人心的善、恒定的价值观得到了前所未有成长的养分。 这几乎是独属于百度知道的一个现象,因为在这里,在知识面前,人和人是平等的。截至到现在,百度知道已经累计为9亿用户解决过问题,换句话说,三分之二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感受到了知识流动的价值。 如今,百度知道现在每天会为4亿人次解答各类疑惑,想想看一年时间下来,“4亿/天×365天”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量级。 知识鸿沟也许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还要难以触达,但当知识流动起来,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也能一点点能抚平鸿沟。 03当知识的溪流开始涌动,很快,它遇到了难以突破的沙漠与戈壁。 相比普适性的知识,学科类知识流通性差多了,因为它们的门槛很高,一个没有教育背景或者相关资源的普通人,在过去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些知识。在更多的地方,因为晦涩难懂,它往往甚至会被束之高阁。 于是,2008年百度百科正式上线,2009年百度文库上线,专攻“学科类”知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