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华为云城市峰会 打造中国云计算的“一级方程式”

发布时间:2020-01-08 02:31:4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五环内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到,程序员和屠宰场能发生何种关联。 年轻的程序员小丁拿着可追溯系统的终端,手把手地教屠宰师傅学会如何给猪肉戳针、打码、扫描等一套重复动作。 去年5月份,虎嗅曾写过一篇《东北数字化转型的魔幻与现实》,讲述了东北屠宰师傅和程序

而今,随着项目的启用,切实带动了数字、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数字油田、数字石化、3D打印、智能车间、数据营销、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业态集聚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入华为产业链合作伙伴落位大庆。随着更多企业和政府部门云服务业务的进入,数据中心成为了大庆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在江西上饶,华为助力当地打造了省级行业数据存储中心,融合全省116家4A级以上景区数据;在辽宁锦州,华为帮助当地整合了全市27个部门的数据,成了市级信息中心;在贵州黔西南州,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华为帮助当地打造了南方云示范基地;在湖北襄阳,依托华为产业云,当地先后引入了一批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加快了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若要继续罗列下去,与华为云牵手的这份城市名单将会很长。

不难发现,通过华为云城市峰会的全域覆盖、连年耕耘,一张覆盖全国的产业云服务网已然成型。而今,这张网在城市经济体“加智上云”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推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在城市的落地和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更助力着众多城市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数字化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凌“云”之上,打通智能化生态链

不过,人们对于发展的预判往往会有局限性。

假如时光倒流到10年前,在当年3月的“2010中国IT领袖峰会”上,李彦宏就云计算发表过“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的见解。随后不足两年,他便自我否定,百度大举进军云计算。

平心而论,倘若我们回到2012年,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云计算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但正是在2012年9月,科技部发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上云”上升为国家科技战略,以“政企上云”为特色的智慧城市大潮席卷而来。

据信通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370.8亿元,政务云已实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全覆盖,地市级行政区覆盖比例达到75%。另据《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初我国已有43.9%的企业实现了上云,同比增长了8.9%。

虽然成长迅速,但问题同样突出:云计算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匹配,企业上云率依然较低。尤其是产业规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中国云计算市场仅为美国的8%左右,这与同期中国GDP约占美国GDP66%的现状差别显著。

落后了,所以需要奋起直追。落后了,所以,当我们面对以5G、AI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时,不能再被思维局限性所左右。因此,与“IT领袖峰会”截然不同的是,“华为云城市峰会”走出的是一条全国“长征”的群众路线——5G时代的到来,给了中国人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2017年才宣布成立Cloud BU的华为而言,更是拥有了强劲的后发优势。

都说5G是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的集大成者。翻译成白话就是:5G不但让你能秒下电影,还能随时控制自己所有的带电终端,并且永不掉线。总之,5G让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有了实时沟通的可能。如此一来,也让包括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物联网成为了即将实现的理想。

丰满的理想,需要无数枯燥的现实来堆砌。放在中国城市和产业智能化进程中来观察,实现万物互联的理想,便要赋予万事万物感知能力。

也就是说,每一件物体,都将自带一个感应器;它们便是“神经末梢”,能够将讯息传递到“神经中枢”——云端去。而后,是AI介入分析并提供处置方案,再借助5G那几乎零时延的通讯能力,把指令发送到“神经末梢”,让物体产生行为、发生反馈。

这便对传统意义上的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能读懂物联网中无数感应元器件发送来的数据,能够结合各类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计算。更为重要的是,要能为这些感应元器件提供思考的标准,能够促使它们不断迭代、进化,从而保证物联网的行为准确和高效。

同时,既然智能化要惠及每一个人,便需要打通个人终端与公共终端之间的通道;即我们常说的人物互联才能实现。如此一来,个人消费电子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产品及其操作系统变得更为重要。倘若能够快速实现智能手机与物联网的统一逻辑与无缝接入,人们期盼已久的万物互联时代才能触手可及。

而华为云的特点正在于此:华为是5G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有足够的能力带动一条感知硬件的产业链。同时,华为是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者之一,在移动终端市场拥有仅次于苹果的地位,拥有足以打通多类别智能终端的鸿蒙系统。对华为云而言,依托于华为智能化产业的整个生态,一旦发力,牵动的是一个体系,打通的是一条生态链。

“云+AI+5G”的城市,做有智慧的生命体

物联网的实践已经于车联网领域先期开始。譬如福田汽车,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之一,其借助华为云构建了云服务+边缘计算的极简网络,支撑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快速满足车联网等业务创新需求。截至去年5月,其车联网已接入88万辆车。

又譬如江淮汽车,其借助引入华为云车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快速部署云上车联网大数据平台,为车主提供智联出行体验,增加整车竞争力,促进销量;同时基于车联网系统试水出行服务领域,支撑车企实现数字化转型。

此外,以“云+AI+5G”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虽仍未商用,但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车与车、车与交通设施以及车与人之间的讯息沟通在技术层面已经完全扫清了障碍……相信随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其示范效应会迅速扩展到人们衣食住用行的方方面面,进而促进万物互联时代的加速到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