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三中与杭州铭师堂正式签约 为铭师堂信息化2.0全国巡回划上了完美的符合
12月23日至24日,信息化背景下“大数据+精准教学”高峰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近400位教育信息化专家、高中学校领导齐聚古都金陵,共论高中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社长 周一 △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副主任 金玉 △ 铭师堂教育华东大区总监 姜华 此次峰会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铭师堂教育·升学e网通主办,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承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周一、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副主任金玉、铭师堂教育华东大区总监姜华发表开幕致辞。 △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处、技装处处长乔玉全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处、技装处处长乔玉全受邀做专题报告,重点阐释了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背景、重点任务和创新理念,为高中教学改革如何顶层设计奠定了基调。 △ 铭师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王健 教育信息化2.0,融合应用是关键。 铭师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心王健主任在《如何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实现精准教学》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各地学校落地个性化精准教学的应用模式。 王主任认为,教育信息化2.0将带领学校面向未来,而借助优质的共享教育资源和大数据精准教学,这类“新学校”将极大拓宽课堂边界,让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 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焦建利 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在《用对的技术打造好的课堂》报告中,指出一堂好课,是师生在多元时空中创造的,且必然具备“有趣、有效、高效、生成性、互动参与”五个特征。焦教授的整场报告,更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大课堂”,让全体参会者体验了一把“好课堂”的要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 ——焦建利 △ 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唐新红 唐新红校长做了《教育质量监测与改进的思考实践》报告,介绍了杭州市第十四中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并指出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突破口,而“学生的背景知识”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过程是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要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就要从理解性学习的本质上提高课堂效率,把结论产生的过程,让学生重新走一遍,越清晰越好。” ——唐新红 △ 江苏省海门中学校长 石鑫 江苏省海门中学石鑫校长做了《高品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之路》报告。风趣幽默、金句迭出的石校长,带领全场嘉宾近距离领略海门中学“自主、自学、自治”的育人模式,以及打造师资队伍、特色课程的创新经验。 △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屠桂芳 南京第十三中学屠桂芳校长做《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报告,从育人、课堂、技术三个层面,对学校的“大树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经验做了详细介绍。 屠校长指出,学校同时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积极拓展新的学习方式,推进精准教学,如2019年暑期,学校应用铭师堂教育旗下“升学e网通”平台落地新高一衔接教育,结合大数据采集,开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假期管理模式,形成浓烈的假期学习氛围,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 铭师堂教育、南京十三中正式签约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建,助力学校教学提质增效,会议上,铭师堂教育和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现场签署了样板校战略合作协议,将以精准教学为突破口,深度落实寒假分层方案、周末两小时、《每日文言一刻》等使用方案,助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回顾近两个月,如同这样对教育信息化落地模式的探讨,发生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从未停歇。 △ 全国巡回活动掠影 自11月13日开始,在铭师堂教育和各省市教育主管单位、当地高中名校的牵头引领下,35位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术泰斗、名校校长,依次走进湖北、广东、陕西、湖南、四川、江苏6个省份,通过“理论学习+名校观摩+应用培训”于一体的多维培训,持续探讨信息化落地思路,拓展育人视野,将“互联网”基因注入学校的创新发展。 △ 部分莅会专家 35位专家,总计超过50小时的精彩演讲,把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新高考改革、精准教学、生涯规划、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落地思路,清晰地剖陈于前。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烽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李静波处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等教育部门领导,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教育变革方向进行了全方位分析。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