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VR行业背水一战?
VR深植于互联网平台,从企业架构与核心价值观的搭建来说还有待精进。大部分互联网高科技企业至今仍有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技术外包不是什么新鲜事。通过雇佣大量低廉价格的初级程序员,机械化地填充内容,不给多余的思考空间。在游戏行业从事产品策划的lia看来,这不仅是国内游戏行业的通病,也是转型VR游戏的痛点问题。 “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不肯沉下心来做内容和创意,一个普通游戏研发的周期最短也需要半年,而VR游戏时间更长,如果有现成可以汉化或改造一下的创意,何乐不为,但对于VR游戏来说,如果仅仅是照搬现成的,用户干嘛还为此去买昂贵的头显或一体机呢,我在PC,移动各种其他平台玩不好吗?” 电影《头号玩家》被看作未来VR实现的美好畅想 今年在疫情期间大火的half-life(半条命)就是专为VR而设计的,虚拟现实是为了展现游戏的核心玩法,而这样一款游戏的研发周期是4年,没有强大现金流支撑的小公司,根本等不来市场的检验,就已经在资本的寒风中倒下了。 当然,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供给不足也是另一个老大难。VR和教育影视游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间。换句话说,游戏产品策划不仅要懂游戏还得了解虚拟现实技术,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工作。这样的人才不仅难找,更重要的是像前文VeeR所提到的,给内容人才提供培育,对于公司来说也是有成本的。 从2019年5G引进开始,各界就高度重视5G与VR的融合,被誉为“杀手级应用”,要搞懂5G的落地到底是噱头还是VR的真突破,得先来了解与有关的VR技术。 5G技术可通过超高容量的云端存储和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将部分数据和计算任务交由云端完成,VR终端的小型轻量化,也将带来高达70%的成本收窄空间。VR设备常有的低流畅度带来的音画不同步,本质是高分辨率内容的信息传输问题,4G可能是一条坑洼的国道,而5G则将这条国道改头换面成了平稳的高速公路。5G网络具备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传播的特性,就像是专门解决VR技术瓶颈的存在。因此,其带来的效益确实是切实的,如果硬件成本得以降低,那么C端的购买意愿将会有所升温。但关键点在于从正式商用到普及落地,需要多久?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公开表示,5G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在基站建设上,5G网面临两倍于4G网基站数量的建设任务。可以用4G基站的建设来推算一下5G的建设速度,2013年三大运营商获得了4G牌照,16年底达成了基站的基础规模建设,最终反哺到视频行业在16和17年的爆发。因此中国信通院给予的预测是有合理依据的,2021-2025会是5G和VR同步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又有多少“草根们”能撑过这关键的3-5年呢? 虚幻的泡沫已经被戳破,也许只有时间能大浪淘沙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