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推荐 > 正文

多家广电省网参与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同步推动5G“新基建”建设步伐

发布时间:2020-09-07 12:05:33 所属栏目:推荐 来源:DVBCN
导读:8月末,国家文化大数据项目又通报了一批成果,多地广电网络企业从去年至通过积极响应,获得了一些成效。借着数字化的便利,国家积极推动的这项声势浩大的工程项目,究竟又怎样的内容及意味呢?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是去年公开征求意见的《文化产

8月末,国家文化大数据项目又通报了一批成果,多地广电网络企业从去年至通过积极响应,获得了一些成效。借着数字化的便利,国家积极推动的这项声势浩大的工程项目,究竟又怎样的内容及意味呢?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是去年公开征求意见的《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和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今年5月,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2020〕3号文件),要求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各类藏品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

更要面向全社会开放,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为在新技术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好基础。

具体而言主要分配了以下的八项内容建设:

1、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

将国家历次文物普查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

2、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建设以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对象,分批次将各示范基地的陈列品、纪念碑(塔)、出版物、音视频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统一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并以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为线索,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

3、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

以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为对象,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将已标注和关联的文化数据进行解构,萃取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分门别类标签化,为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素材。

4、文化体验园建设:

以旅游景区、游乐园、城市广场等为目标,建设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文化体验园,把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从博物馆和纪念馆“活化”到文化体验园,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5、文化体验馆建设:

以城市购物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公共文化机构、城市社区等为目标,建设技术含量高、传播力强的文化体验馆,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传播、大众学习鉴赏的重要场所,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

6、国家文化专网建设:

依托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构建从数据采集、存储到数据标注、关联再到数据解构和重构全链条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负责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的数据存储、传输、安全保障,链接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以及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城市购物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建设“数据保真、创作严谨、互动有序、内容可控”的国家文化专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7、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原则,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中枢系统和分平台,汇聚文化大数据信息,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终端用户提供云服务。

8、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

鼓励出版社、影视公司、演出公司、设计公司等文化生产机构充分发挥内容创作生产优势,积极参与文化数据的标注及解构和重构,开发文化大数据,创作生产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亲和力的适应于现代化网络传播的文化体验产品,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先来看看8月末的会议中,江苏有线与华数集团的最新代表发言:

江苏有线

江苏有线主要负责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及华东分平台数据中心项目,先期制定了三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第一阶段,按照文改办、省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依托江苏有线“一云、双网、三用、四统、5G、多屏”产业新平台,充分发挥传输网络和智慧终端等资源优势,在江苏有线智慧广电云平台上完成第一批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内容的数字化采集、标注、展示和应用。

第二阶段,在江苏有线智慧广电云平台上,对华东分平台项目所需的云服务资源进行按需扩容,同时,对云服务平台的功能进行扩充和优化。

第三阶段,基本完成“互联互通、统一高效、安全可靠”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云服务平台华东分平台建设。

重点将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原则建设好分平台,汇聚华东地区文化大数据信息,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终端用户提供云服务,从而在新技术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华数集团&华数云科技

华数集团方面表示将致力于做一个有助于采集、存储、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平台。

总体用好形成一个循环:第一步就是文化内容数据化,要进行数字化存储;第二个步是文化数据要进行产品化,建立产品信息库;第三步,使这些产品是要形成服务输出,提供展示给客户;第四步,整个服务要非常便捷,要通过智能化实现可追溯、可预测。这样的话就可以赋能整个文化云端到端的运营能力。

在文化专网的建设中,华数集团已经完成全省11个地市的铺网,从省到市再到县三级的也已经全部建完。未来要使整个网络建成双网结构,兼具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从而形成闭环,为整个文化大数据的数据传输提供保障。再配合数据中心与全省“一朵云”的建设,通过云、网、边的积极协同,通过计算存储、安全策略、网络共同来实现云和边、边和边以及云网边整体协同的一整套方案,为文化大数据体系保驾护航。

据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书生透露,目前已有20个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加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产业联盟,这标志着国家文化专网接近闭合。未来的目标中,要把以有线电视网络设施为基础的国家文化专网,打造成一张“双网”——既是文化消费网,更是文化生产网,推动文化数字化走向网络化、智能化,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信息化基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