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酷站推荐 > 推荐 > 正文

山东印发文件:2020年开通5G基站4万个,建立广电5G移动交互网

发布时间:2020-03-26 10:38:50 所属栏目:推荐 来源:DVBCN
导读:3月23日,山东省政府发布了此前印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向各部门及相关企业做出了工作安排。 “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山东省要新开通5G基站4

1.大力发展物联网。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围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利用窄带物联网、增强机器类通信、远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通信技术,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动“万物互联”发展。(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分工负责)构建物联网服务体系,建立全省统一的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和编码标准规范,加强数字标识推广应用。依托济南、青岛、潍坊等市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利用。(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分工负责,有关市政府配合)

2.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业设备联网,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通用性强、优化价值高的工业设备上云,培育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兴业态。到2020年年底,全省上云企业达到20万家,连接设备达到1000万台,到2022年年底,连接设备达到2000万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分工负责)加快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推动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部署。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优先在数字经济园区、智慧化工园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标识解析体系国家节点在山东落地,推广标识解析应用,到2022年年底,全省建设10个左右国家二级服务节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分工负责)构建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1家以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10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00家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分工负责)

(四)升级智能融合的传统基础设施。

1.加快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范,统筹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 “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加快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性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有关市政府配合)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港区5G建设和应用,实现智能导引、精确停车、集装箱自动装卸等无人化作业,建设智能化无人码头。到2022年年底,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为主体,初步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化港口网络体系。加快内河水运数字化改造,依托小清河复航工程、京杭运河山东段,推进智慧航道(过闸)、智能仓储等建设,提升水运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水利厅、有关市政府配合)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开展智慧鲁南高铁试点,加快运输调度指挥、行车安全监控、路基设备状态采集等智能设施建设,到2022年年底,铁路智能运行与安全应急响应能力全面提升。建设智慧机场,加快部署人脸登机、行李自助托运等智能服务设施,推广智慧旅检通道等创新应用。(省交通运输厅负责,有关市政府配合)部署协同化智能交通设施,推广应用具备多维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提升交通载运工具远程监测、故障诊断、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智能综合运输体系。(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有关市政府配合)

2.全面推广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鼓励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能源运行云平台,强化电力、天然气、热力管网等各类能源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构建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大力推广“多表合一”,实现电、气、热等多种能源消费信息的集中自动采集和跨行业数据共享。统筹石油、天然气管道智能化发展,加快油气管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新建管道数字化交付、智能化应用和在役管道数字化恢复、智能化改造。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打造全省统一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依托加油站、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场所,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22年年底,全省智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0万个以上。开展“多站融合”建设试点,依托变电站建设分布式数据中心站、储能站、5G基站和北斗卫星地面基准站,促进变电站闲置空间资源共享利用。(省能源局、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分工负责)

3.积极建设数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数字水利设施建设,布设雨量、水位、流量、水质、墒情等感知设备,实现对河湖水系、水利工程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智能感知。到2022年年底,初步建成站点布局合理、采集要素齐全、传输稳定可靠的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省水利厅负责,有关市政府配合)加快推进覆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源、核与辐射等的智慧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设施建设。(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推进城市挂高资源共享共建,支持现有电力塔杆、通信基站、交通指示牌、监控杆、路灯杆等各类挂高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到2022年年底,全省新建智慧杆柱3万个以上。(省大数据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通信管理局等分工负责)加快“透视山东”建设,构建城市地下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到2022年年底,各市中心城区全面实现地下空间三维全呈现。(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各市政府配合)推动综合管廊智能化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改造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运行控制等智能设备,建设智慧管廊综合运营系统,逐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到2022年年底,全省智慧管廊达到600公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各市政府配合)

五)打造安全可信的防控设施体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