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联通”大搞融合产品,真能开辟一片天?
进入2020年,广电网络的5G大业即将迎来试商用,中国广电引导下的各省网公司将共同推动广电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家基础通信运营商。部分电视与电信业务,原本就是广电与联通等企业间的激烈竞争筹码,为何双方还会继续施行“携手同进”的策略? 在去年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有表示:“个人认为广电的最佳合作伙伴就是中国联通。这个原因很简单,广电现有的有线网络体系与移动及电信存在较大冲突,这两家公司的宽带用户比较接近,中国联通用户数只有8300万用户。所以,相对的互补性在这块冲突是最小的。对此,我们希望和广电进行沟通和广泛的合作。”王晓初的一番话其实也基本说明了一些缘由,两家在迈入新的阶段中,都面临着比较相近的窘境。 1、广电TV用户存量逐年下降的事实 用户流失对于传统广电运营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现象了,基本上是受IPTV、OTT TV及其他互联网视频端业务的挤压,电视大屏用户逐渐被剥离、传统TV用户在被流媒体等新传输端所吸引,这给有线电视的运营也带来了大的冲击,收入同比逐年缩减,甚至当期利润为负成为了行业面临的整体现状。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为2.12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98亿户;而2018年有线电视实际用户为2.14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为2.02亿户。 2、广电宽带增量远小于三家运营商 广电在获得电信业务许可的这些年,也在尽力收割用户投入到广电宽带的旗下,相较于部分民营宽带,广电略有一定的规模用户。根据《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季度发展报告》,至2019年三季度时,我国广电宽带用户总量为4163万户,总体上表现为小幅增长,但增速放缓。 三家基础通信企业,宽带本身也是也是其传统强项业务,广电的宽带整体上自然还是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且基础通信企业此前通过与IPTV、移动电话、手机流量等业务的捆绑,近些年更是对广电宽带造成了不小的干扰,广电也急需寻求新的策略实现增量的稳健。 3、重视4G、移动电话增量的联通 中国联通在进行混改以来,欲图借互联网巨头的联名产品如“腾讯王卡”等收揽4G用户,而也借着4G用户带动疯了其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尽管遇到了5G的元年,中国联通并未放弃4G用户的增量,根据联通2019年末的公告数据,2019年全年其4G用户累计净增3384.1万户,达到2.5亿户;2019年中国联通的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43.9万,小于中国移动的3196.7万与中国电信的3257万。 当前,中国联通不得不考虑4G用户增量已经不足的事实,在停售不限量套餐、携号转网等的影响下,如何继续实现4G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量是个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5G时代的元年启动之时,中国联通依然选择高投入于4G,在三家价格战逐渐消失的未来,联通继续拓展合作方,寻找广电互补需求也是适宜的举措。 四、“广联通”,相中了怎样的“同一片云彩”? 当前,随着5G商用的持续深化推进,三家传统通信企业早已行动起来,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全国已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随着工信部5G专题工作会议过后,三家企业已经发出了2020年的战略目标,中国广电作为零起步玩家,需要寻找合适的相关方共同完成5G部署的目标。 在5G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大趋势前,广电网络与中国联通的合作有着怎样的意义? 1、国企强化合作,践行国家举措 各广电网络公司与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都属于央企行列,共同承载着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行业提供优质综合信息服务的光荣使命。曾经某两家企业在合作宣传语中就指出,双方深化开展战略合作,是进一步践行国家“提速降费”和落实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遵从央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2、联通混改之于广电整合的借鉴意义 中国联通的混改目前获得了一定的反响,通过引入新的战略力量,或许步子更能迈得开、迈得远;时下广电网络的全面整合正在进入新的推动阶段,许多人士也会将联通的混改例子作为参考,去探讨广电的整合问题,实现筹建全国性的股份公司对于中国广电这样的主体还是项艰巨的任务,筹备足够的资金、资源,统一调动起成分复杂的各省网股份结构仍需复杂的过程去调和。 3、5G等资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尽管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已经明确了共建共享5G的大方针,特别是两者前段时间还联合发布了25万5G基站的集采公告,可为彼此节省百亿的费用;但是由于广电建5G的神秘合作方仍未“现形”,因此各方盛传了许多可能性,为避免新基建资源的浪费,广电与运营商的合作或部分合作的可能性仍存在,特别是如前面例子中就有部分广电网络公司与中国联通等签订了5G方面的合作框架协议。 4、消费者获得服务更为实惠 如之前所言,中国联通与广电网络之间存在着多面的合作契机,双方可各自依托产品优势,强强联合以升级为全方位的融合产品,更适合消费者。通过有效降低家庭电视、移动通话和上网费用,从而让用户消费感知真的能达到“1+1小于2”的效果。 (本篇文字所涉及的观点、引述仅代表笔者个人,供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话题,如有意见或建议,欢迎大家合理留言指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