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优化 > 正文

科技如何驱动游戏版权保护?区块链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20 06:32:09 所属栏目:优化 来源:TechWeb.com.cn
导读:12月17日消息,目前,网络游戏已从游戏本身向衍生内容、泛娱乐内容生态等多种应用场景过渡,形成了以游戏为中心,各种游戏内容形式为触手的,完整且价值巨大的产业生态链。在网络游戏产业增速发展的同时,游戏版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不过,在一般

12月17日消息,目前,网络游戏已从游戏本身向衍生内容、泛娱乐内容生态等多种应用场景过渡,形成了以游戏为中心,各种游戏内容形式为触手的,完整且价值巨大的产业生态链。在网络游戏产业增速发展的同时,游戏版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QQ图片20201217215024

不过,在一般的信息互联网模式中,由于信息易被复制、篡改和泄密,安全程度低,会直接导致在版权保护环节中取证、存证难度加大。因此,网络游戏版权的保护也亟需技术的升级与新技术的支持,科技驱动版权保护势在必行。

在很多专家看来,区块链技术具有点对点、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这些特性与版权保护具有天然的结合点。 

区块链广泛应用于法律存证场景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种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其中防篡改是区块链技术目前应用落地最重要的一个特性,防篡改特性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电子证据存证/取证。腾讯区块链高级产品经理、至信链产品负责人王乐庆指出,区块链应用在版权保护环中有效的提高了对方侵权的成本,也是区块链技术非常合适的一个落地场景。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做区块链技术的一线厂商之一,腾讯旗下的区块链产品至信链在版权保护方面有许多应用,也是基于多个公信力机构合规性测评后具备司法认可度的底层区块链平台。

比如,在游戏直播场景中,有很多侵权方会将游戏直播信息做录屏,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分发,损害了游戏平台企业的利益。为此,至信链基于高频显性的行业痛点做了一套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游戏版权方在原创视频产生的时候对接至信链做自动化的确权存证,存在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环境下,保证证据的真实性。然后,通过全网扫描比对能力查出谁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版权方的内容,一旦发现即可进行侵权取证,将侵权行为进行一个取证固化上链。这样证据已经比较明确和结构化了。

最后,至信链可以向侵权方发布一个威慑和维权,具备了可信的证据证明了侵权方的不法行为,是否要选择下架,如下架就不再追责了(实现了权属方的普遍诉求),如果不停止侵权,可进一步诉诸法院。借助区块链的认证和校验,也可以帮助法官快速做出裁决。

王乐庆认为,“区块链当前更大的价值就是为互联网上的数据做增信,不管是存证、取证都是对互联网数据的增信,区块链下一步的发展是对各类数字资产的低成本流转和传递。这样的场景我们把游戏道具上链,使得游戏道具有更明确的且合规的“资产”属性。

那么,用区块链+游戏道具有什么好处呢?有很多游戏方会增加游戏道具,比如,一个游戏道具只发行1万个,在区块链参与节点的监督和验证下,就可以保证你的游戏资产一定是限量的,可以真正做到某个道具真的属于某个玩家,而不仅仅是中心化数据库中一条随时可以被篡改或删除的可有可无的数据,这无疑会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和玩家的获得感。

“后续如果我们能推出一个道具或者是宠物来上链,用链打通多款游戏,玩家上链的宠物/道具可以在A、B、C多款游戏中存在,真正的变成玩家的“资产”王乐庆说到。

网络游戏版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

在知识产权领域,《著作权法》是支柱性法律,也是网络游戏版权保护主要依赖的法律。

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超出现行《著作权法》权利体系之外的新的作品形式和著作权利在不断涌现。

为了更科学地界定网络游戏作品的属性,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修改为“视听作品”,这将有利于游戏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游戏的整体画面、文字内容、美术内容等具体组成部分)被纳入著作权保护范围,此次修订还将广播权的行使方式扩充为“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公开传播或者转播”,将互联网直播行为纳入了广播权的规制范畴,厘清了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限,为网络游戏的版权保护提供可依据的规则。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丛立先强调,“网络游戏作品,不管是角色扮演类,还是对抗类等,是一种大作品,符合著作权法关于’类电影’作品的定义。在新《著作权法》实施后,可以纳入视听作品进行保护,可以更好地体现游戏作品的价值。网络游戏主播与直播平台,应在获得游戏作品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以对游戏内容进行商业使用。”

此外,丛立先还指出,“所谓的游戏直播者对游戏作品的’转换性使用’,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合理使用,况且,’转换性使用’也只是美国《著作权法》’四要素’的其中一个因素,不应直接适用我国司法。主播与直播平台在没有获得许可情况下,使用游戏作品内容,主播是直接提供作品的侵权行为,平台根据其参与程度,有可能构成共同侵权或帮助侵权。”

未来,游戏版权的规范化保护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逐渐完善的版权保护规范措施都将助力游戏产业生态有序、健康、长远的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