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优化 > 正文

云计算简史(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0-11-16 12:06:41 所属栏目:优化 来源:51cto
导读:围绕云计算相关的技术领域、技术名词和技术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在云计算发端之初,应用开发环境还比较简单,当时还有所谓的全栈工程师存在,意味着如果不考虑开发周期,一个人就能搞定整个应用软件。今天,这个称谓已经名不符实。很少再有一个人,甚至一个

机器学习是推动AI复苏的最重要动力。它的兴起标志着人工智能很长时间弯路的终结。要想让机器比人做得更好,并不是依靠人来教机器规则,而是让机器从历史数据中学习。比如最常见的机器学习场景——物体识别,要想让机器从各种照片中找出“猫”,只要让机器学习各种各样猫的照片对象。机器学习算法会将训练用的猫图像背后的向量特征总结为一个预测模型,让这个模型预测任何一张新图片中包含猫的概率。同样的道理,语音识别、语言翻译、人脸识别等都是使用的类似的原理。喂养算法的数据量越大,通常预测的准确率就越高。

机器学习应用可以分为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前者需要人工参与训练数据的标识,后者则通过数学方法自动聚类出存在相似性的对象。在缺少训练数据的情况,无监督机器学习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DNN),它的设计已经高度参照了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结构。在深度神经网络中,数据被输送到输入层,结果则从输出层产生,在输入层到输出层之间存在多个隐藏层,每一层会对输入数据的各个特征进行推断,最终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打败李世石的AlphaGo就是一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但是,DNN对于用户来说依然是一个黑盒子。设计者并不需要也不会知道神经网络中的每一层到底在判断什么具体特征,以及它是如何分解特征的。它背后都是高度抽象的数学方法。不管它有多么玄妙,深度神经网络的确厉害,它不仅具备高超的自学习能力,而且还简化了传统机器学习中大量复杂和耗时的特性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通过行业专有知识来调优机器学习算法的过程)。

3. TensorFlow

2015年,Google开源了内部的TensorFlow框架,开始将人工智能计算框架作为一项云计算服务向外界提供。在核心开源库之后,TensorFlow还陆续推出了Javascript版本,满足在浏览器和Node.js上开发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在移动设备和IoT设备上部署的Lite版本。另外,TensorFlow Extended是一个端到端的机器学习生产平台,它连带提供了编程环境和数据处理工具。

当然,TensorFlow并不是唯一的机器学习框架,Caffe,Torch,Keras等都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开源的。在云计算的前沿领域,软件开源是一个普遍的策略。为什么如此复杂和高级的软件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开源呢?一方面因为框架性产品本身并不直接包含商业价值,价值需要开发者进行二次创造,另一方面,在云计算服务的商业模式大前提下,通过API来提供封装好的人工智能服务是一个非常容易实现的商业手段。这些开源产品的运营者没有必要对框架进行收费。

4. 人工智能服务

事实上,即便你不使用这些机器学习框架,也能直接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国内外云计算平台都已经在通过API提供各色各样的人工智能服务。这些服务已经完全封装成应用开发接口,开发者完全不需要了解和处理复杂的机器学习过程,只要把自己当作用户就可以了。

但是这些服务都非常具体和专向,并不存在任何通用的AI接口,每个接口只能为用户解决一类具体问题。以下是阿里云AI类目下的服务分布。你可以看出这些服务都和用户的某一个具体需求有关。比如语音识别可以让移动开发者开发出让用户直接通过语音来控制功能的应用。人脸识别可以识别出影像中的人脸对象和实现身份对比验证。

云计算简史(完整版)

提供一次此类服务要收多少钱呢?在云计算平台上,这类AI应用开发接口大多按照次数或者每秒次数级别(QPS)进行收费。比如识别一张身份证上的信息大约要收取1-5分钱,听起来不少吧?

实际上,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并不仅仅是云计算平台提供商。比如中国市场中,Face++,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寒武纪、优必选等都分别在计算机视觉、语音、机器人等领域有专长。但是它们的专向定位让这些企业很难提供普遍的开发者服务。因为开发者往往希望在一个云计算平台上获得一揽子服务,而且用户的基础云资源也是从云计算平台购买的。作为开发者来说,拥有一个统一和完善的应用开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中,还有不少企业利用自己的专向技术优势来解决更加细分的问题。比如科大讯飞主要通过自己在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教育和司法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中国法院的庭审文字记录现在很多都是通过自动化的语音转录而实现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则主要在智慧城市和安防领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方案。还有一组创业企业专注于解决高价值的自动驾驶问题,并从中派生出更细分的AI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

5. 技术栈和人才

AI相关的技术栈是前面介绍的大数据技术的一个扩展。也就是说,没有离得开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人工智能项目。要把如此众多的开发框架和微服务组合在一起,对于非云计算专业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除了技术栈的复杂性以外,开发者还需要搞定大规模训练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过程,这个成本在短时间内一定会成为牵制企业投入的因素。

成本还是相对容易克服的问题,因为只要问题足够值钱,有长期主义价值观的企业总是愿意投入。但是更致命的问题在于AI相关人才的激烈竞争。能够从事AI应用开发的团队需要包含大数据相关的数据库专家,深谙数学建模的算法专家,以及熟练掌握C++或Python等编程语言的高级程序员,同时还离不开有技术素养的业务专家参与。而在当下阶段,云计算巨头企业和专业企业像吸铁石一样吸引走了绝大多数专长人才,让普通企业根本无从获取。

考虑到AI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度,它极可能像云计算服务一样,大多数企业都只会成为用户级别的角色,这就给专业开发者留下了创新的空间,看谁能够进行足够合理的抽象,组合出更加易用,面向通用业务场景的AI服务。

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1. 消费产品引爆的物联网普及

云计算服务的普及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弹性伸缩的经济性,还提供了一个泛在的可连接性。任何计算设备只要连上互联网,就彼此通过TCP/IP协议能够相互访问。这个互联价值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之前还仅仅限于传统计算设备,也就是服务器和个人计算终端。在个人、家庭和企业世界,还有大量非传统计算设备并没有联入这个数字化世界。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