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经验 > 正文

“自己生的孩子最后却喂了狼”

发布时间:2016-05-18 06:18:01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i黑马
导读:徐屾屾最后一次接受媒体正面采访是2015年8月。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我们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杂志模式,希望以HTML5富媒体的表现形式,让用户欣赏、获得知识或者消遣

阅界 美国在线 互联网杂志

图片来自pixabay

文丨麻策 编辑丨杨洁

徐屾屾最后一次接受媒体正面采访是2015年8月。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我们定义了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杂志模式,希望以HTML5富媒体的表现形式,让用户欣赏、获得知识或者消遣。”

这个平台叫做“阅界”。而就在2015年11月,阅界正式关停。

今日头条现在如日中天,而国内数字内容阅读这块,却一直在经历着洗牌。阅界作为其中一款应用,团队有着六七年的创业经历,内容创作、分享、兴趣内容推荐,他们都尝试过,也获得过戈壁创投的投资,但最后,还是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转型太晚、融资没有到位、遭遇资本寒冬,是阅界团队认为,自己失败的直接原因。

徐屾屾后来描述,开发阅界已经是他“最后一搏”的尝试,因为当时团队面临的状况是“资金紧张”。

徐屾屾是一名iOS开发工程师,原美国在线的Mobile中国团队主管。阅界团队,原来就是美国在线未撤出中国前的全球第二个iOS项目——“每日财经”的开发团队。

美国在线中国裁员解体后,徐屾屾带着团队独立出来,做了一段时间的外包。一年半之后,他们做了儿童交互式电子书编辑出版平台“童乐汇”,开始接触电子阅读。

2012年7月,他们做了“品读电子书”,并于2013年6月拿到戈壁创投的千万级人民币天使。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把网页上的内容,包括文字、视频等,进行收藏、分享。徐屾屾把它比作一个“杂志版的今日头条”。

阅界是徐屾屾在2015年3月战略性放弃品读后,再开发的产品。关于放弃品读,他给创业家的解释是:受到了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的冲击,“其他个性化阅读软件都给击垮了。”

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刘承周(周周)则坦言:“当时品读想有大的发展基本很难了。我们就想如果不复杂的话,有没有什么办法尝试突围一下。”

周周是公司的COO,也是徐屾屾的发小。周周有十几年杂志出版经验,加入徐的团队前在淘宝阅读工作,后来也是他亲自操刀设计了阅界的逻辑和产品框架。

当时两人都对这款新开发的产品充满信心。直到现在,徐屾屾也依然认为,如果这事早一点做,“或许能成”。

“我们有了几百万的用户,但还不足以进入下一轮融资。”徐觉得这次转型太晚了,戈壁的钱马上花完,“团队已经无力支撑”。

从2015年6月上线到11月关停,阅界仅坚持了5个月左右的时间。项目关停后,这个一起坚持了六七年(从最开始做外包开始计算)的创业团队也最终解散。

周周现在搭起新团队,做全新的项目。徐屾屾偶尔来做做顾问,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休息或看书。他也有新项目的计划,但实施尚无期。

他并不希望对外露面太多。“他受到的打击很大。”周周说。谈起项目的关闭,他说:“自己生的孩子最后喂狼了,就这感觉。”

创业家在多次沟通后才见到徐屾屾,但他仍不愿讲述太多。他推荐了周周,说他看得透、讲得好,“他有权利代表我,他说的话就代表我的意思。”

因此,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创业家对话了周周,由他讲述了这个创业团队从起家到解散的全过程。

以下为原阅界COO刘承周(周周)口述。

新媒体是迎合时代的

我出身传统出版行业。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进了21世纪杂志社,然后是《凤凰周刊》、《中国国家地理》等。

我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人。2011年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辞职时,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典型的,甚至是能和蒸汽文明、电力文明并列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大工业革命。

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革命速度很快。这过程中,内容领域很多人是迷茫的。他们大概经历了这么四个阶段:不理解、不接受、不知如何面对,最后基本就到了跟不上的阶段了。

2010年乔布斯发布iPad产品,那天晚上我熬夜看发布会。乔帮主当时展示了两样东西,给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纽约时报》的网站,当时我心里感觉:报纸完蛋了!另一个是《大众机械师》杂志,全新的交互形式,我觉得,杂志也完蛋了。

从1998年入行到2011年离开《中国国家地理》,我做了十多年杂志。我后来选择去《天下美食》,原因很简单,我出来就是要寻找新媒体解决方案的。

2012年我广泛跟传统媒体人、互联网人聊新媒体。离开《天下美食》,我机缘巧合地又先后去了多看阅读和淘宝阅读。人生每一次遇到巨大转型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放一段时间的假。我已经经历过两三次这样的事儿了。

不是前三个做这件事的,你就完了

后来,徐屾屾找我加入他的团队。我俩从小就一起玩,但我属于典型的不把自己撞死绝不妥协的人,有一些事情我必须做了才能死心。

我正式加入的时候,徐屾屾他们正在做“品读”。品读基于用户和用户之间内容互换的逻辑,它有一个比较方便的功能——微信里的内容可以直接收藏进品读,微信跟品读账号打通。早期微信只给有道笔记、品读等几家开放了这个接口。

从这一点来说品读是一个强大的收集工具。微信的收藏功能是没办法分类的,但品读可以。你可以根据相关喜好把内容放到相关的分类里去。根据我们当时的设想,它往后可能会有基于私信、甚至更多朋友间交流的社交功能。

2014年下半年开始,用户对新闻和资讯类内容的阅读使用习惯逐渐板结。大家对阅读的需求,第一来自朋友圈,第二来自微信公众订阅号,第三来自其他阅读软件或设备。这种情况下,能做出来的产品就出来了,没做出来的,抱歉,大门已经关上了。

品读属于后者。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是第一个做的,你就是英雄;如果是第二个,你就是勇士;是第三个,可能你就只是一个跟风者;到了第四个,你就是在做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了。当然,你要是有绝活,门关上了,但你能拿斧头生生劈开一条缝钻进去也行。这个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惊喜。

知乎、好奇心日报它们都跑到前面去了,而且功能甚至都类似。你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强运营的东西,把自己的编辑团队从几十人快速扩展到100-200人,都用来强化自己的运营能力。但资本决定,当时的品读不可能迅速强化自己的运营能力。道理很简单,投入跟专业路径问题。

品读遇到的比较大的瓶颈是用户使用习惯板结。哪怕第一次用过品读之后觉得功能确实挺好,但是跟其他应用实质也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无非UI更好看,界面更人性化,或更好用一点。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