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策划 > 正文

专访每日互动CTO 叶新江丨数据智能的未来,是不提大数据但其无所不在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0-12-28 09:57:30 所属栏目:策划 来源:飞象网
导读:回首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大数据从概念诞生到行业落地,逐渐发展到基于数据中台驱动决策的数据智能时代。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数据智能必将是未来很长一段发展阶段的核心所在。 每日互动(个推)作为数据智能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于今年迎来了第一个十年。在

在今年的疫情过程中,每日互动数据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验证。疫情期间,我们与李兰娟院士取得联系,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合作成立联合战队。通过大数据技术,联合战队对疫情发展态势进行了研判,帮助疫情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景。在全国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的时候,每日互动也充分发挥大数据能力并参与其中,为多个省份的疫情联防联控与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的有序统筹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当然,每日互动的数据智能服务仍然是在不断迭代发展的。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可视化等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这项基于数据的服务也将产生更多的价值。

2、每日互动致力于打造“每日治数平台”,目标方向是什么样的?与一般的中台产品有什么区别?

「每日治数平台」其实也是数据中台的概念,但我们提供的数据服务主要是应用于数据治理领域,所以命名为治数平台更为准确。

这个平台还有一个提炼后的名字 —— DMP。D 代表了数据(DATA),M 代表了 机器(MACHINE),而 P 则代表了人(PEOPLE)和专业(PRO)。这几个关键词也代表了我们平台的定位,即数据作为底层资料,快速专业地服务于具体业务当中。

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据了解,不少企业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业内也缺乏专业的数据人才。

因此,我们的目标方向和传统的数据中台不同。我们希望真正将每日互动 know how 的能力沉淀下来,形成客户可以复用的服务或平台产品。之所以想要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背后其实也是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

3、每日互动的第一个客户是哪家企业?

每日互动消息推送业务的第一个客户是新浪微博。当时微博非常火,有着上亿的用户量,消息推送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

2011年,我们主动联系了微博相关业务的负责人,表示可以提供专业的消息推送服务,用更低的成本来实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能够打动他们的原因。

之所以第一个客户就敢挑战“行业顶配”的难度,一方面是技术团队自身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行业基础,另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在支持自身业务的过程当中沉淀下来的数据和技术能力。

有这样一个需求明确的大客户,让我们的技术服务能力得以更加高效地迭代,大大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

接受挑战并做到“极致”,正是我们公司的工程师文化,对此我们感觉很自豪。

4、目前面向的客户群体有哪些,涉及哪些领域?

随着数据能力的增强,以及对于行业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目前的服务客户已经扩展到四大领域 —— 互联网、公共服务、风控服务和品牌营销服务。

以金融领域为例, 很多金融机构内部有自己的 App,涉及推送、统计、分析之类非常繁复的数据和信息处理场景。我们帮他们打造了一个集成的消息平台中心,解决了消息处理的分散问题,改善了工作流程。在深度沟通之后,我们发现数据智能服务在金融行业中是一个非常重度的业务场景,为此我们也在考虑开发专门针对金融行业的治数平台。

5、对于数据公司来说,数据安全是红线。每日互动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性?

每日互动团队自建立之初,便非常注重对于数据安全的保障。正如问题所说,数据安全对数据公司来说是红线,每日互动始终认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是企业必须要坚守和捍卫的行业准则、道德底线,并要时刻保持对数据安全的敬畏之心。

每日互动在严格落实合规和监管要求的同时,倡导行业自律,积极联合行业伙伴的力量,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8月,由每日互动牵头起草的《信息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SDK安全指南》国家标准项目,获得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立项,这将有助于SDK行业在开发、运营、信息处理、安全管理等环节向更规范的方向迈进。

在今年的国家护网行动当中,每日互动在三四百家参选企业中不借助外部安全公司的力量,仅凭公司自身的安全能力,便取得了第 11 名的成绩,还是很自豪的。

三、大数据的未来,是不提大数据但是数据又无处不在的时代,“你意识不到我的存在就是我最大的存在”

随着数据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态分工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细,数据服务也将越来越细。而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会不会和互联网一样,不再成为人们单独讨论的概念,而是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服务于各行各业中?

1、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数据会呈现多形态共存的状态。您认为未来几年大数据领域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些变化?哪些因素将推动这些变化?你们的生态布局是怎么样的?

随着 5G 的成熟,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从基础的量变迎来一次质变,成为像水电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

近几年大家其实很少再单独讨论互联网的概念,其中的一个因素,我认为是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现阶段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但又高于互联网,大数据之后的发展肯定也会这样,数据智能的未来,虽然基于大数据,但是不会再单独讨论大数据的概念。

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挖掘需求肯定会越来越高,未来可能也会诞生出几个巨头,将行业进行更加明确的细分。这是一个大家已经能够观察到的趋势。

随着数据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态分工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明确,数据类的服务也将越来越精细化。我们打造的每日互动每日治数平台,就是希望能够参与到生态的建设当中,甚至围绕平台打造出一种新的生态。

2、业内最近有个观点:“云原生体系架构是云服务时代的数据管理方法论”,从技术角度来看,您如何评判云与数据智能间的关系?

不同的人评价同一件事肯定会有不同的出发点,这个观点看起来应该是云服务厂商提出的(笑)。很巧,我前一阵也跟吉利公司的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最近刚从一家云厂商中迁移出来。

对企业来说,上不上云、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选择哪家云厂商需要考虑几个维度:成本吃不吃得消、是否自主可控、当不满足业务需求或者服务需求时是否方便切换等。

以每日互动为例,我们目前不会将数据放到第三方的云上,但从资源的调度、成本的控制等方面来看,云体系已经是一个公认的标准答案,所以我们也会使用云计算的相关技术,比如容器云、虚拟化等。

3、物联网、AI、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出现,对行业来说是机会还是挑战?每日互动应对技术的发展是否有做哪些前瞻性的探索?

新技术的出现,对行业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每次新技术的出现,都能为人类解放生产力或者提高生产力提供了可能性。

但一些技术因为过于“新”,暂时还没有找到发挥能力的场景,没办法发挥出实际的社会价值,让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