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建站资源 > 策划 > 正文

发挥北京要素资源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各界建言“十四五”释放要素潜能

发布时间:2020-12-22 12:22:46 所属栏目:策划 来源:北京日报
导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早在2020年4月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时期,如何通过进一步充分发挥要素潜力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早在2020年4月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时期,如何通过进一步充分发挥要素潜力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释放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大数据智慧城市数字经济

关键

优质资源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五中全会强调要素市场化改革,与4月份中央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一脉相承。对北京而言,促进人才、数据、技术、资本等优势资源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实现市场化配置,既是新时代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又为北京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认为,创新创业的关键是科学家、企业家能否自主有序便利地通过市场获得其所需的生产要素,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商品服务生产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科技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与最终消费的适配性,进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数据

激发数据要素红利

数据已成为影响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北京云集了大量数字经济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主板上市企业数量排名第二,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排名第一……5G等数字技术能否进一步激发首都蕴含的巨大能量?多位建言人表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凭借先进数字技术、企业活力、自贸区政策等优势,“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将全面发力。

打造数字经济 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初步测算2019年占GDP比重38%左右,居全国首位。2020年9月本市发布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1+3”政策,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秀如认为,“十四五”时期,本市数字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数字技术的扩散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数字生态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数字安全的底线将进一步增强。要加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和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数字贸易试验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建设发展,将北京打造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赵睿斌认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抓住了数字经济,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催生一批在线新经济爆发点,增强数字经济新实体的集聚和放大作用。他建议,“十四五”时期,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资金、平台支持和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二是在亦庄、顺义等地区,聚焦先进智造细分领域,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智造中心。三是大力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云上会展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形成高端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

全力构建数字化生态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显龙认为,数据改变了传统经济供求的结构,未来的竞争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不少在京企业已经着手向深度挖掘数字资源的内在价值,打造数据供应链入手,开拓企业发展新局面。他建议,“十四五”时期,搭建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对接机制,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数字服务联合体,引导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汇聚交融,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此外,还需要健全数字领域法规与政策体系,加快5G、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改造。

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

有市民反映,当前信息跑路遭遇“梗阻”,群众跑腿、服务资源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数字经济监管模式尚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改革部副部长唐文豪建议,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一方面,要用科技创新赋能,推广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运行中的应用,探索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城市治理新路子。积极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迁移上云,优化、再造政府服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新经济要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探索在智能汽车、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建立“监管沙箱”制度,实行“等一等、看一看”,推动建立更具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技术

释放技术要素蕴含巨大能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多位建言人表示,北京创新资源丰富,技术供需两旺,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技术供给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还需要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技术交易市场。

“2019年,北京技术市场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5695.3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国总量的25.4%,技术市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9.07%。但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相比,高质量技术成果持续供给还不足,技术成果转化短板明显。”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张士运介绍。他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深化产权激励提升技术供给质量,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动力,发掘高质量专利成果,支持通过设立基金、建立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培育和产生一批高价值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技术交易市场,重点以培育国际一流的技术转移机构和国际化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为抓手,补齐技术转移服务短板,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让技术要素市场充分发挥配置创新资源、发现创新价值、激励创新主体的功能和作用。

人才

提升创新人才“高度”和“温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多位建言人均表示,北京具有人才优势,发挥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潜力巨大。目前,主要是人才结构还需优化,重点需要在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上下功夫。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