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人物 > 正文

专访Uber中国女掌门柳甄:我只给自己打60分

发布时间:2016-03-17 09:31:50 所属栏目:人物 来源:i黑马
导读:她给自己打了60分。Uber在国内的业务增加到了40个城市,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初的2%增加到35%,只是,这个数字和Uber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还相差甚大。

Uber中国 柳甄

导读 : 她给自己打了60分。Uber在国内的业务增加到了40个城市,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初的2%增加到35%,只是,这个数字和Uber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还相差甚大。

i黑马 杨洁 3月8日报道

坐在我面前的柳甄,并不是一个带着凌厉气势的女强人,她的语言里夹带着律师的严谨和干练,但却是温和的,即便她带领下的中国优步(Uber)一直处于风波中。

柳甄是在当年的多事之秋,空降到中国优步的。那时候,Uber成都和广州分公司都在被调查。她来了之后,开始加强政府关系,扩张团队和业务,与滴滴展开补贴战。

她给自己打了60分。一年的工作后,Uber在国内的业务增加到了40个城市,市场份额从去年年初的2%增加到35%,员工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增长到了300人。只是,这个数字和Uber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还相差甚大。

但对柳甄来说,Uber做到市场第一并不是最幸福的。在我们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除了谈论Uber战略和产品,她还一直津津乐道于自己投入极大热情的女性公益活动,以及她的家庭。

柳甄对i黑马说,“能够事业和家庭平衡,才是最大的幸福。”

“加入时,我只想让公司生存下去”

从之前的律师职业,到回国成为创业团队的一员,加入Uber的决定,柳甄做得很快。而说到自己的经历,她首先提到是爷爷。

“受我爷爷的影响,我们家族里,1/3是投资人,1/3是创业者,1/3是律师。”她说。柳甄的祖父柳谷书,是我国最早的知识产权律师之一,在60岁时,还白手起家创办了律所和公司。而成为律师之后,创业公司仍然是柳甄不能忘记的对象。

和柳甄一样,她的堂姐柳青,是从高盛跳槽到了国内另外一家专车领域巨头滴滴。而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家公司的竞争,往往令外界感到好奇。“我们时常见面,但见面时从来不谈工作,只谈生活。”柳甄笑说,“我们工作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

柳甄在做律师时,也一直是和创业公司在打交道。她做的是创业公司的并购、融资、上市,和创业公司是离得最近的。她服务周期最长的一个客户,从公司的最初融资一直跟到它上市。

“帮助融资的律师是和创业者离得最近的。”柳甄说。这种贴近的感觉也是她后来决定加入创业公司的起点。travis Kalanick,也就是Uber的创始人,就是她的客户之一。决定离开律所之后,柳甄也是迅速被他说服,开始了在中国出行市场的旅途。

柳甄做出选择那时,Uber已经显露出独角兽的姿态,正在全球市场大规模扩张。它的打车软件在2010年上线,在2014年年底时,Uber的总投资额达到27亿美元,估值412亿美元,2014年一年时间,Uber把自己的服务范围从年初的60座城市扩展到了50个国家的超过300座城市。

可当时的中国市场却与此形成了反差。Uber在2014年2月进入中国,到了2015年初,只占了2%的市场份额,而与之相比,滴滴快的在2015年初合并,强势阻击。直到今天,滴滴快的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中国优步经过了一年多发展,全国也只有300人。当年,更是仅有区区的50多人。而柳甄入职之时,更是中国优步的多事之秋,广州、成都都被调查。

从律师行业转型而来,柳甄一上手,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但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柳甄说,她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决定接受Kalanick的邀请。“直到现在,我还是以用户的角度去看待公司产品。我希望更多的人不是在封闭的、选择少的市场中做决定,而是能有更多的选择。”

就这样,她接过了中国优步的任命。而那时,她甚至都没有考虑过竞争的事情。“那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公司存在下去。能不能给我空间,能不能让公司先发展。”来到了Uber的第二周,她就被成都市政府约谈。

“那时你做好准备了么?”i黑马问。

“现在和那时相比,我觉得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好了该多。”柳甄说。她那时天天给Kalanick打电话,“我说你自己回想下,你当初在法国被抗议时,你是什么心情?你在旧金山上线两个月的时候,政府让你的企业停止运营,那时你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做的?”

正因如此,Kalanick和柳甄、和中国优步的团队互相增进了理解,还有感情。

“直到今天,Kalanick都没有给我和我们的员工,提过任何具体的要求。”柳甄说。“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变,他也没法做出具体的要求。我们之间相通的和交流的,是价值观、感情和对事情的认同感。Uber对中国公司,就像父亲和孩子。中国市场是Uber的重中之重,要融资,要放权,可以尽管说,什么都不要的话,就尽量放权。”

“用对手1/4补贴烧出35%市场,值”

出行行业和国内竞争对手的拼搏,和柳甄当年的律师工作不同,甚至和她的父祖辈所处的时代也不同,是刺刀见红的肉搏,还有补贴大战的战火连绵。

今年年初,Kalanick在温哥华参加活动时称,Uber在中国一年“烧了”超过10亿美元。“我们有一位凶猛的竞争对手。”他说。

这个中国市场的凶猛对手是不是让Uber觉得特殊而棘手了?它又会不会对在中国市场这块遥远的广阔土地上烧钱表示担忧?

柳甄表示反对。她说,她相信自己和Kalanick之间的信任的力度。

“中国这个市场,人人都说,它和美国市场比起来非常特殊。但其实,全球每个市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她说。“10亿美元这个数额,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很多人谈到补贴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忘了Kalanick在提到这10亿美元之前那句话。他说,Uber在美国市场已经全面盈利了。”柳甄说。“美国的客单价比中国要高,如果每赚3美金,就拿出1美金来贴进中国市场,只要我们有盈利能力,我们这么做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她主动提到了竞争对手的补贴问题。“我用对手的1/4的补贴,却烧出了现在中国优步35%的市场份额,我觉得挺值得的。我们要对比来看,对不对?”

对于补贴,柳甄也有她自己的看法。她并不认为补贴完全是个“烧钱”的事儿,有计划地减少补贴,或者改变补贴的方式,直到停止补贴,也在她的考虑之中。“如果能有针对性、有效科学地补贴,针对不同的司机、不同的开车习惯做出对策,让我们花钱带来的回报比竞争对手要高,这种补贴就是投资。它终有为我们带来盈利的可能性。”

柳甄寄希望于Uber在产品上的发展。Uber在成都开通了顺风车,Uberpool也在全国多个城市上线。“现在在杭州,我们有50%的订单是来自于Uberpool,这个产品在杭州也达到了收支平衡。”

柳甄在期待,到今年年底,Uber的收支能达到一个更健康的水平,“通过产品研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能够实现在不补贴的情况下让司机还愿意留在平台上运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