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整容、上课都分期:动辄贷款,谁来买单?
自2017年末现金贷整顿以来,场景金融代替现金贷成为持牌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教育分期、医美分期等一度是市场热捧的明星产品。广证恒生发布相关研报认为,消费金融最关键的风险是借款人的信用违约风险,而带有场景的消费信贷限制了特定的资金用途,借款人违约几率不大,这也是当时的主流观点。 以医美分期为例,刘波指出,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由于医美市场毛利润比较高,除了贷款利息收入,还可以向导流的医疗机构收取客户分成。但实际市场拓展中,却并非如此。消费者信赖的大医院,很难与其达成合作,或者说即使合作也无法向医院收到后端的客户引流分成(实际上,由于竞争激烈,有时还需要向医院付费,以便医院优先推荐你的分期产品)。为了市场拓展的需要,医美机构难免会和中小医院合作,而这部分机构运作是不太规范的,有些机构的员工甚至会和骗贷者勾结。市场这么乱,控制住分期贷款的风险又谈何容易。 《财经》记者2018年走访市场发现,市场上的主要医美连锁机构均有向用户提供医美分期服务。如美莱医疗主要与百度金融旗下“百度有钱花”、凡普金科旗下“任买”等合作,向用户提供医美分期业务;艺星医美则主要与“百度有钱花”、即科金融旗下“即分期”、米么金服旗下“么么贷”等合作。不过,目前部分第三方平台均已暂停相关业务。 对于医美场景的风险,有持牌金融机构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最初对医美场景进行调研时,就发现这个场景风险很大,因此果断拒绝接入这个场景。“如果要进入,就得找头部的医美机构,但实际上在这些机构面前,我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医美行业纠纷比较多,可能会存在部分用户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从而导致坏账出现。” 有金融行业资深律师曾向《财经》记者透露,自己接触的医美分期领域的纠纷包括骗贷纠纷、对医美整容后的效果不满意、医美整容后毁容的纠纷、办理医美分期后没做手术,可否取消的纠纷,以及相应的维权事项。此外,政策性风险也需要考虑。目前国内医疗美容市场的监管政策并不健全,后续监管政策是否趋严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场景金融中)会有50%以上的概率都是从商户那边出现问题,所以说很多公司会有内控跟反欺诈部门,他们主要就是针对商户端的监测和检查。”某头部消金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一名从事一线反欺诈的工作人士则告诉《财经》记者,他主要的工作就是针对骗贷行为,通过搜集证据,证明商户或者贷款中介参与诈骗。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就曾公开表示,很多人认为,场景本身可以让资金流向更可控,那么风险就降低了。事实上,风控能力如果过于依赖场景,就会忽略了B端所带来的欺诈和信用风险。所以,狭义的场景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场景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场景金融路在何方? 如何破解场景风控难题? 有人选择谨慎为之。“场景金融到底是‘砒霜’还是‘蜜糖’,要看每家机构怎么去考量风险了。我们在接入场景时非常谨慎,之前曾接触过医美、租房、装修等场景,之后观察到一些不太好的苗头,于是都陆续退出。”某消金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直言,B端风险和C端风险不是一码事,我们的核心能力在C端,所以不会盲目地去碰B端。 尽管如此,建立B端风控能力仍然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金融业务发展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今天,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经营方式,即便最谨慎的机构也不能不拓展场景金融。”车宁对《财经》记者说道,“如果看不懂就不做,大中型金融机构还能承受,对中小型机构来说,它能怎么办呢?” 谈及场景风险,监管是首先被提及的话题。 刘波在前述文章中指出:“现阶段,在信贷领域,我们对消费者的保护一方面是不足的,但另一方面又是过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之前让大量的非持牌机构长期处于缺少强有力监管的状态,最后让很多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犯;另一方面,针对持牌机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又是过度的。一旦客户投诉到相关监管,只要金融机构的服务有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纠正。若是有效投诉多,金融机构还会被监管处罚。社会是同情弱者的,但弱者有理的逻辑,让金融机构反而处在了弱势地位。” “如果消费金融要做场景离不开监管。这里的监管不光是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还包括住建委等,一定要与具体行业监管进行紧密配合,而不应该隔离开一些真实的第三方平台。”晋商消费金融首席市场运营官赵巍敏在反思长租公寓场景风险时说。 车宁亦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是解决难题的一方面。“监管不能各管一块,场景金融一定是要跨出金融业务去的,好多风险不在金融本身,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组成协同监管机制。”此外,他补充道,行业自律组织、司法机构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也是公共产品的一部分。 事实上,监管已经采取行动。2019年12月,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和国家网信办共同发布《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其中规定,住房租赁企业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贷款金额占比不得超过30%,超过比例的应当于2022年底前调整到位。蛋壳在2019年年报中曾披露,其预备在2021年底前达到监管要求。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则对《财经》记者强调:“从责任来说,应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在他看来,监管措施需要跟上,但实施风控的主体依然是金融机构本身。“钱是金融机构放出去的,政策风险、合规风险、被诈骗的风险都有可能发生,监控资金流向的主体责任仍在金融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告诉《财经》记者,场景金融的场景也存在差异,租金贷模式下的场景方其实也是资金池方,如果租客的借贷直接由银行打到房东账上,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但长租公司之所以合作开展租金贷一定程度上就是冲着资金池来的,银行在这块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嫌疑。而教育分期,则是由于预付费的模式,可以通过学员借款形成的资金进行银行监管、根据培训进度分批打入教育机构账上解决。出大问题,根本还是资金池问题,也需要从强化资金监管、防止资金池形成的角度做工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