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取厕纸机仅上海就安装了上万部:为了60公分的纸出卖我的脸
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对人脸识别“开刀”,11月29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多家售楼处接到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紧急通知,要求楼盘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拍摄人脸信息。这是全国属于首例。杭州、天津等城市都开始颁布部分场景禁用人脸识别的条例。 隐藏在背后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规范》,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题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和存储时间等。 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峰告诉《IT时报》记者,一个人刚从商场出来,就会接到一条手机短信,说“某某某,你刚刚在商场消费多少金额,如果是你本人消费请点这个链接,如果不是你本人消费请点那个链接”。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一旦点击链接,金融卡号、密码就等于交给了黑客。 正是因为“无感抓拍”,让消费者一无所知,难道只有戴上头盔才安全吗?难道我们的脸,只能取决于商家的良心吗? 03 强制! 不刷脸,不能回家、不能上班、不能上课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小区和楼宇,“脸”成了主要通行证,别无选择。 一位在普陀某商务楼办公的白领曾告诉《IT时报》记者,今年4月中旬,物业要求大楼里的员工去录入人脸,而大堂内8个人脸识别闸机已经安装好,就等大家的人脸了。“闸机没有开启刷卡功能,要进大楼就只有刷脸。”无奈之下,这位白领只能录入了自己的脸。 虽然刷脸过闸机方便了很多,但当人脸信息被保存到并不靠谱的系统上,风险将被无限放大。有安全人士曾告诉《IT时报》记者,很多企业喜欢把数据放在本地,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可能发生代码失误等问题造成数据库被攻破,数据泄露,甚至有的信息是明文保存。 遗憾的是,在个人生物信息领域,很少有企业会进行安全等级认证,如何防护、投入多少都由企业自己决定,你的人脸信息,也许就保存在小区大妈手里。 2019年9月2日,全国开学第一天,一张图片在网上刷屏,课堂上,趴桌子几次、玩手机几次、睡觉几次、举手几次、阅读几次、听讲几次,都被摄像头捕捉,因为印有旷视的logo,这被认定为是它的视觉AI系统。 旷视因此备受大众质疑,回应称这张图片只是一个概念演示,公司在教育领域的产品专注于还在校园的安全,但其实类似的AI课堂分析系统已经开始进入课堂。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教室里装人脸识别,防止学生逃课。 2018年的安博会上,可提供场景解决方案的安防厂商中,有一半都表示可以做AI+教育为基础的人脸识别监控。 未来花朵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控,老师和学生们都没有其他选择。 质疑:我的脸一旦丢失不能再生,为何强制刷脸? 在众人科技创始人谈剑峰看来,生物特征的唯一性意味着,一旦“丢失”就不可再生。关键点就在于储存人脸数据的“数据库”,它正是隐私的最后一道防线,“数据库”真的安全吗?谁对“数据库”有使用权?又是谁来管理“数据库”?一旦被盗,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脸、指纹等被滥用,“脸权”自由没了。 更重要的是,明明有其它方式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可以用刷卡过门禁,为什么无法非要强制刷脸,提高隐私泄露风险?这等同于“强买强卖”。 04 后果:我的脸“丢”不起! 2019年2月13日,一位GDI基金会荷兰安全研究员爆料,中国深网视界科技有限公司(SenseNets)发生大规模泄露事件,包括超256万人的身份证号、性别、国家、住址和24小时内的位置等大约668万条记录,自2018年7月开始,任何人都能访问。 2月14日,该数据库才建起了防火墙。据天眼查信息,深网视界自从2017年7月融了A+轮后,就再也没有公布过融资信息。2020年6月,该公司出现一条股权出质信息。 这是国内迄今发生的较大规模的人脸泄露事件。今年2月,美国Clearview AI被黑,虽然这家企业只是初创企业,但却拥有超30亿人脸数据。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美国公开表示禁止人脸识别技术的城市已经达到8个。 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在部分场景禁用人脸识别,但是已经收集的人脸会删除吗?没有明确答案。 人脸被卖,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闲鱼等平台上,人脸识别信息以0.5元一张廉价打包出售,这种人脸信息往往没有跟身份信息绑定,并不是最坏的结果。 在QQ群里,更多的人脸生意是定制AI换脸视频,150元就能定制素人的AI色情视频,所需的素材就是几张照片和几条视频。 最令人担忧的是,人脸识别并不是一项完美的技术,帮小学生人脸解锁《王者荣耀》游戏的青少年模式,人脸解封社交账号等已是成熟的生财之道。 在顶级黑客眼中,人脸识别更显稚嫩。在历届的GeekPwn国际安全极客大赛上,《IT时报》记者曾目睹极客用照片、口罩等方式骗过AI。比如在今年的GeekPwn上,主持人蒋昌建、特斯拉CEO马斯克等名人的脸被复制,极客们戴上特制口罩,让自动售货机和ATM吐出了商品和美金。 这意味着,黑客只需拿到你的多张照片,就能骗过人脸识别支付。 政协委员拒用人脸识别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谈剑峰多次就此递交提案,呼吁做好人脸等生物数据的隐私保护,他的观点始终如一:“我反对用唯一的生物特征信息用作身份认证。” “健康码”也让谈剑锋担心:“每个公民都在‘刷脸’,这个人脸信息数据存在哪里?谁能使用?保存时限是多少?法律监管是否到位?”在他看来,目前还没有足够安全的方式来保证生物特征数据不被滥用,如果将各类生物特征数据集中保管在数据库中,再被采集到不安全的网络上,一旦数据库遭受攻击,可能造成社会风险。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