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魏少军: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补短板”不应是主旋律
访问: 阿里云双11全球狂欢季返场继续 – 双核8G云服务器首年286.44元 魏少军指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半导体产业强力支撑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尚不会出现能够代替集成电路的其他技术。芯片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芯片将发挥决定性的赋能作用。 魏少军表示,”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1970-2001年(31年),全球GDP累计为568.3万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18.3万亿美元;2001-2019年(19年),全球GDP累计达1172.5万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65.1万亿美元,是前面31年的3.6倍。 谈到半导体行业,魏少军指出,半导体产业强力支撑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1987-2001年(1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为15024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1002亿美元;2002-2019年(1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达52213亿美元,平均没到每年为2901亿美元,是前面15年的2.9倍。 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魏少军表示,数据显示,2004-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增长,产值增长近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2%,远高于全球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销售达到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 在接受媒体采访 谈到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时,魏少军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卡脖子’问题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跟科技相关的,我觉得这个不能说没有的东西就通通都是我们科技不行。”魏少军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涉及的“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5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投资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材料问题是当前需要重点尽快解决的。不是简单的用一个模子去套,要实事求是的分析。 魏少军强调,在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时,“补短板”不应该是主旋律。比如设计上,更希望看到的是“强长板”,在一些关键产品上形成非常强的竞争力。 同时,他认为各地方应避免在集成电路开发方面的盲目冒进。企业也不要盲目跟进追求5纳米、3纳米,但是也绝不是说自己不进步。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整体上要有战略定力。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