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向百名名校校长分享领导力心得:用做CEO的方式做校长
中国自身发展也需要进行教育变革。过去四十年,我们国家从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最大的功劳就是教育。过去百年,尤其是过去四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功就是用教育把整个国家带入了一个以科学和知识为主导的时代。 在我小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时候,国家的命运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教育,把中国十四亿人的脑矿资源开发好,这是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 每年,我们国家不到1400万的新生儿出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越来越高,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我们的人口出生率会越来越低。也许会低于1000万,甚至800万。我认为,这1400万新生儿童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国家最独特的脑矿。如果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我们很有可能把这1400万的金矿变成了废矿,甚至形成矿难。 这1400万新生儿童未来教育的模式,决定了未来世界将怎么看待中国,决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决定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这也是教育巨大的责任和担当所在。 未来教育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今天,所有的学校都一样;未来,可能每所学校都不一样。过去为了培养标准化的人才,不管是楠木,还是金丝楠木,统统做成三合板。未来需要的是个性化的人才,学校的管理肯定不一样,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 未来的学校,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应对挑战和变化的能力。人类知识急剧爆炸,但是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并没有提升多少。未来的学校,学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 现在的孩子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年轻人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我们是装着知道,而孩子是装着不知道。所以如果比知识,老师在很多方面未必教得了孩子。老师要从“教”向“育”转变。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找正确的答案;未来,可能没有正确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和学生要一起寻找答案,创造答案。 过去,我们总说“传授知识解惑”,老师是教授知识为主;未来,老师应该是孩子人生的启蒙教练,去训练孩子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如何不断学习。我发现,很多球队的教练很优秀,但优秀的教练不一定球打得很好。泰森的教练怎么可能打得过泰森?教练实际上对人生起到辅导的作用,促使他不断追求、不断完善。 我常说,数学很重要,语文也很重要,但音、体、美可能更重要。学习音乐可以激发灵性;学习舞蹈能让孩子懂得节奏;学习绘画,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创意和想象力;学习体育,可以让孩子们从运动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责任,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今天的很多孩子,难以接受挫折和挑战。因为他们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如果在运动中,他经历过失败,懂得了挫折,他的抗击打能力就会很强。就我个人而言,也许最大的经验之一就是这一路走来没有成功过。在我看来,失败很正常,而事实也是这样。失败就是很正常,成功才少得可怜。 单打运动我们都很强,但团队运动我们都很弱。只要中间有张网的运动,我们都不错,但人与人一冲撞,我们就会往后退。因为我们缺乏团队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冲撞,我们的孩子要从冲撞中去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不会团队合作,未来中国怎么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所以我们让孩子运动,不是为了达标,是为了享受运动的乐趣,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都知道国足很差,14亿人,却找不出11个人。问题出在哪里?真的是14亿人里找不到11个人吗?是我们的机制和训练出了问题。 艺术也非常重要。艺术原本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在中国变成了谋求生存的一种技能。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对艺术的欣赏,而不是等到年纪大了,去老年大学才开始学艺术。 我的一个朋友在加拿大,一直不打算回国。问起原因,他说女儿在加拿大学滑冰。学滑冰中国不是也很好吗?他告诉我,有一样东西中国没有:滑冰时对于音乐的感觉。加拿大学滑冰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享受音乐,在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里滑冰。再看我们的音乐,今天滑冰放一段二胡,或者放一段交响乐,也许没什么区别的,因为音乐只是一个背景。 工业化时代一百个学生用同一种方法去教;数字时代,一百个孩子可能需要一百二十种教法。因为有20%的人可能和我一样,喜欢走不同的路。 过去,一节课45分钟,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一天上七堂课,这是标准,尽管我也不知道这个标准是不是正确。可能在工业时代,这样的标准效率最高,但在数字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最早,篮筐上的篮网是有底的。每扔进一个球,需要有人用梯子爬到篮筐边上,把篮球抱出来再进行比赛。16年以后,有人提议,篮网的底是不是可以剪掉。那怎么行?篮球得有篮子…拿梯子的人第一个反对,因为他的工作没了。最后把篮网的底剪掉以后,篮球也变得越来越好看。有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进入新的时代,我们要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不可以改变。 教育不是训练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一定会变。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出隔壁家邻居的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今天学校面临的很多压力、两难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选择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 今天的学校确实很难,安全问题变成一票否决。学校做任何事情都要担心很多问题,要应付家长的各种要求,应对上层的各种考核。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