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综合改革,从“车”到“人”的精准定价全面升级
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75%的预定赔付率,25%的预定费用率。本次改革后,有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综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出现承保亏损,改革后行业短期的波动将是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需要做好预期和应对方案。
“车险未来的竞争,就是两率的竞争,车险经营需从过去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升级,数据,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相比而言,25%费用率部分,管理成本相对稳定,市场成本由外部市场环境及公司品牌服务共同决定,弹性不大;相反,75%的赔付部分,高风险与低风险群体可以有2倍以上的差距,根据不同风险人群做好精准定价以及反欺诈的收效更大”,原安盛天平精算负责人陈文志表示。 早在2015年,光博管理咨询(上海)公司董事长祝光建就提到,“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车险定价体系是车险费率市场化的主要目标之一,车险定价应充分考虑从人、从车、从地、从渠道等风险因素。在商业车险改革中,引入车型定价、精细化无赔款优待系数、赋予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等,将更能反映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差距。今后国内车险市场上,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而2017年二次费改引入按车型定价模式试点后,较以往以新车购置价为核心的定价模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仅仅是费率合理化工作的起点。相比之下,国外成熟市场已经进入从“车”到“人”的差异化定价阶段。对此,在国内外保险业已经深耕了25年的律商联讯风险信息公司(以下简称律商联讯)及其子公司精励联讯,作为保险一哥的长期企业合作伙伴,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观点。 综改之后,从车到从人是趋势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车险自主定价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此次综改明确提出支持行业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则为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大多数保险公司已达成共识:车是由人来开的,在车险的风险因素中,人的因素影响更大,对从人因素掌握越多,风险预估越精准,越来越多的公司已把从人因素的应用列入战略考量,未来是大势所趋。然而保险公司要提升自身自主定价能力,过去传统的NCD、车型、年龄等因子并不足以充分支撑风险细化和解释差异原因,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从人因素。 去年国际保险科技创新与应用论坛上,精励联讯(律商联讯风险信息旗下公司)董事总经理吕晓辉博士就向一哥透露,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风险定价模型中,从人因子的权重远高于其他因子。以美国为例,从人因素权重占到80%,而且将基于个人信用记录的从人评分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标准早已在40多个州推行。 从人区分不同风险,赔付率差距可高达2倍以上 精励联讯,自2015年在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服务于国内99%市场份额的车险公司客户。经过对其服务的国内近二十家保险公司回顾验证,从人评分均展示了显著的风险区分效果,综合来看,风险最高一组的实际赔付率可达风险最低一组的2倍左右。下图为从以往验证数据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均分十组验证效果。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