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上市,靠脸吃饭的流量生意不好做了
在引流的背后,新氧面临着平台粘性不够和用户流失的风险。包利表示,很多商家利用一两款低价项目挂在平台上吸引用户,等用户到院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更多消费。这会导致用户对平台没有很大的忠诚度,大家会比较各个平台上同样的机构哪一家更低价。 另外,现在滋生出一种“医生代运营”的职业,一些从医美平台出来的市场推广人员会转化为医生的个人代运营。当某位知名医生在医美平台上获得粉丝关注后,会设置微博等引流渠道,代运营人员帮忙医生管理用户,这部分流量就直接到了医生个人的口袋。很多大咖把自己的信息投放在平台上不是为了达成交易,而是作为一个信息展示,吸引用户到他的个人微博或自媒体平台。 为了获取更多流量,新氧做了很多尝试。一方面,为了解决消费者挑选医生及机构的难题,新氧推出了医美日记。目前新氧上已有超过200万篇网友分享的真人医美日记,这些医美日记被新氧称为保持用户黏性的“独门秘笈”。 另一方面,新氧有着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包括嵌入直播、引入行业KOL、主打网红经济,持续提高用户黏性。 目前,新氧新媒体矩阵已布局多个微信公号和短视频账号,覆盖整形、美妆、审美、护肤、穿搭、健身、影视、明星、红人领域。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特定的媒体平台传播的媒体内容,平均每月有超过2.4亿的观看量。 信义资本分析师秋源俊二表示,新氧的商业模式类似汽车之家,都属于二道流量生意,变现方式也类似,围绕广告变现、品牌曝光,还有一个是预定业务(按比例抽佣),属于低频率、高客单价、有一定成瘾性的生意,赚的是信息流量钱和交易佣金。 他认为,这样的风险一方面来自竞争,例如竞品“更美”等平台让流量生意变贵了,对优质内容的追逐抬高了成本;另一方面是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出现法律纠纷,平台责任难以撇清。此外,“公司的主要经营难点是如何扩大用户,以及如何平衡好商业化和用户体验、用户利益的问题,否则会成为‘医美坟场’,产生各种事故。” 竞争环境存挑战 新氧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身陷不少负面新闻。此前,新氧多次被曝出平台上机构、医生资质造假与刷单问题。对此,新氧表示公司有一套医院医生准入审核标准,登陆平台的医疗机构在注册的时候需提供营业执照、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查等证明,并且与卫健委查验通道打通应对平台机构和医生的资质问题。 对于刷单行为,新氧表示会严厉打击,但类似的行业乱像仍难以杜绝。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执业者大约17000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0000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来自同行与巨头的竞争也是新氧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互联网医美行业发展声势壮大,新氧之外,还有完成了D轮融资的更美,完成了C轮融资的悦美网、联合丽格集团,完成了B轮融资的美呗、美黛拉等公司。 除了创业公司,千亿规模的医美市场,也吸引了美团点评、阿里健康等平台的发力。 2019年1月22日,美团举办美团医美行业峰会 2017年“双11”期间,阿里健康平台的医疗美容类成交额较上年同比增长520%。2018年4月,美团点评丽人事业部举办了以“轻医美、新医美、智慧美业”为主题的发布会,表示要提供一个安全保障的医美服务平台,连接商户和消费者。 新月认为,虽然同一垂直赛道内的企业如更美,悦美等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对新氧的影响并不太大,但美团点评和阿里两个巨头入场,确实成为了搅局者。新氧的用户中,16岁-23岁的年轻人占比高,天猫和美团点评的用户年龄范围更大,有了更广泛的用户基础,对商家来说客户质量可能更高。 他表示,用户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微博、小红书、豆瓣、B站等也能一定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易观分析师陈乔姗分析,新氧是一个流量分发平台,好处是可以聚集流量,平台信息透明,用户可以有效地搜索,平台上的商家可以展示曝光,解决的是资源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新氧也兼顾第三方平台的角色,公开的打分评价机制,可以对服务提供相对公平的评价。 她表示,新氧的上市说明了医美市场的繁荣,也是验证了平台模式的可行性。但目前新氧和整个行业面临的情况是平台流量在下滑,互联网红利减少,贩卖流量的模式需要寻求新的增量市场,逐步转型。 陈乔姗看来,未来医美平台的发展有三个方向,一是去往产业链上游,自建诊所;二是加强中部高净值用户的挖掘,做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或者是做医美诊所的信息化改造。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