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张磊:腾讯没有电商基因 最终撮合其与京东结盟
再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对C端用户的不断理解和对自身商业模式的自我精进,这些公司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创新能力。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电子商务网站起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把解决方案变成了不同的产品,成为一家综合型科技公司。腾讯以即时通信软件起家,先把用户连接起来,再不断丰富用户的线上生活场景,QQ秀、QQ空间、QQ音乐……在QQ发展得很好的时候,腾讯又支持内部研发新的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这其中就包括张小龙团队研发出的微信,现在微信已从一个移动端的社交软件,成长为一个超级平台。百度作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起家,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形态,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现在又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加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美团不再仅是一家团购网站,而且迈过餐饮行业,做“服务领域的生态提供商”,搭建餐饮业态的底层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每一家实体餐饮店的运营效率,还要横跨“吃住行游购娱”,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当然,以上这些以及更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就此止步,云计算、新零售、金融科技……这些都可能成为新的护城河。 比如字节跳动,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科技公司,凭借推荐算法引擎和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在信息分发、短视频、内容社交、问答等领域推出了蔚为可观的产品矩阵。字节跳动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推荐软件—今日头条起家,短时间内孵化出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飞书、悟空问答、图虫、微头条、Tiktok、Flipagram等众多应用。字节跳动的内核就是强大的产品迭代能力,而驱动这一能力的则是强大的组织和人才管理机制,它鼓励创新、不设边界,促进分布式决策和坦诚沟通,把组织的交易成本降到极低,使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创新能力结合得很好。理解动态的护城河的第二个视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在不同领域之间创造联系,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形成全新的思维角度。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将创新定义为两类: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是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产品,通过精耕细作满足更挑剔的需求,就像许多大公司已经把创新变成了一项“常规的、可预测的程序”,而一些偶然的、非常规的主意却无法融入企业的创新流程中。破坏性创新则是追求最根本的改变,从底层出发改变现有技术发展路径和思维方式,创造出区别于现有主流市场的全新产品或服务,这种创新可能会对原有的护城河产生降维打击。 因此,创意重构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力驱动因素,任何商业都无法预知其他领域、其他维度带来的竞争。当奈飞(Netix)A的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用包月邮寄的租赁模式颠覆传统碟片店的时候,百视达集团可能还在想着如何开更多的店来巩固垄断地位。当麦当劳与肯德基交战正酣的时候,它们才发现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便利店,人们在便利店用几块钱就可以吃早餐。而当外卖业态出现的时候,很有可能便利店的生意也会面临巨大挑战。这就是更高格局上的竞争,当你终于把本领域的竞争对手击败了,会发现其他领域的竞争对手又出现了,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商业竞争本质上要看格局,要看价值,要升维思考,从更大的框架、更广阔的视角去看给消费者创造怎样的价值。 理解动态的护城河的第三个视角是开放性。开放性是与封闭性相对的,真正伟大的公司敢于打破自身的垄断地位,从内部打破边界,构建一个资源开放、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如果企业被历史性成功的惯性所包裹,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早死早超生”,从内部颠覆自己。 以腾讯和京东为例。腾讯早期被投资人称道的,是它运用互联网工具构筑了社交生态系统,并在此系统上创造出丰富的虚拟产品。在一段时期内,封闭的生态能够增加用户黏性或提高转换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打造竞争壁垒。但是,互联网的根本属性是共享、开放和包容,企业尊重这种互联网精神,才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因此,腾讯公司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在我们的撮合下与京东结盟。 这里蕴含的重要发现就是京东与腾讯的基因完全不同。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梦想和野心,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就能知道自己什么能做好、什么做不好,能够知道企业基因最终会呈现怎样的特质。表面上两家公司都可以做对方的事情,但由于基因不同,很多事情就成了掣肘。在与腾讯管理团队的一次交流中,我们就提到这个“掣肘因素”:一直以来腾讯本质上在做虚拟商品,并不涉及库存或盘点。但面对库存商品的时候,腾讯需要拥有一系列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如果腾讯非要做电商,基因里却没有库存管理能力,那么它很难杀出重围。而京东的突出优势就在于能够创造并管理一套完整的订单生产、仓储管理、销售配送的生态系统。但是,京东的基因里缺少“移动端”,偏偏电商的入口很大程度上在于“移动端”。恰好腾讯手里有移动端,腾讯的社交、游戏等在移动端均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最终,这两家卓越的企业在开放共赢的理念下,通过开放、共享、融合,共同打造新型企业的护城河。 因此,在未来的商业逻辑中,企业从求赢变成不断追求新的生长空间,从线性思考变成立体思维,从静态博弈变成动态共生。企业的护城河也不再用宽窄或者深浅来描述,而是用动态的视角,从趋势这个角度加以评定。企业的动态护城河要始终围绕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演进趋势来布局。 开放、动态的护城河可能是理解价值投资最重要的门径,当意识到企业拥有动态的护城河时,投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企业创造价值的本质。某种程度上说,持续不断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护城河。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