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愿韭菜的世界没有镰刀
方法论型技能:掌握了基础的工具后,还有很多人执迷于数据分析方法论。讲真,我问到周围几个同事(BAT且title为高级XXX),他们多少都有些为难。很多文章都会列举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模型,但其实那些并不是数据分析独有的,比如5W2H、MECE、SWOT等,都是通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方法。但为了劝诫那些想要给培训班送钱的善男信女,我还是想简要说说: 逻辑思维真是的一切的基础,有条理分主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能抽丝剥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数据分析师来讲很关键;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方法论,我觉得对比细分溯源就挺好的。举个例子,今年腾讯的热度是1000万,这个数说明啥?首先要问清楚热度是怎么定义的,然后要找个参照系,比如跟去年比,才能知道是高是低。进一步,如果比去年高了,那是为什么高的?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细分溯源,比如从时间维度上,看看是否仅仅是某个月暴增导致的?再比如从对象维度,看看针对腾讯的讨论是说公司、还是说领导人、还是说产品?也可以从数据的来源渠道细分看,是新闻媒体的报道多了、还是网友在论坛贴吧的讨论多了? 你说是先有方法论才能做成一件事情,还是先做成一件事情再有的方法论呢?很多时候,方法论已经被我们这个时代过度消费了,它成了成功者的事后诸葛亮。就像历史一样,是被掌握话语权的人随意粉饰打扮的小姑娘 业务型技能:还没完,要想让自己的分析结果切实可行,就要深入的了解所在的业务,不能闭门造车天马行空的搞纯数据研究。举个例子,豆瓣要提升商业收入,钱从哪些人那儿挣?这就需要首先对目前业务有一个了解,小组、书影音、广播、FM的比例如何?豆瓣上不同人群的画像如何?结合宏观环境来看,哪些人消费意愿在增强? 做人型技能:最后,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自称“社交恐惧”“沟通障碍”的朋友,如果是真的话,甭管数据分析还是写代码,都不那么适合你。或者说的委婉一些,你可以做,但肯定很难做的好。我见过的工程师里能做上leader的,也都是相对他们群体而言更懂沟通的艺术、更懂换位思考的那群人。毕竟工作中的事情,很多情况下分工合作资源互换,会比你单枪匹马来的事半功倍;合格的社交合作外,也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就是能洞察出领导们的心思。有一种说法是,工作就是让领导开心。我虽然觉得这句话太功利,但也不是全无道理。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自古成大事者,更多是心怀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环境,适应这个环境。很多时候正确的事情也需要看时机,很多时候事情能不能做成,“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有能力判断哪些事情的价值更高、更能做成,在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找一个微妙的平衡 6,哪些人不建议零基础转行数据分析? 既然门槛都知道了,那么对应哪些人不适合零基础转型,也就一目了然了: 工具型技能,算数过关就好: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