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屏笔记本份额要占20%?十年的梦何时圆?
比如华硕灵耀X2 Pro,主屏幕是一块15.6英寸的4K UHD OLED触摸屏,89%的屏占比,在笔记本的C面,其搭载了第二块14英寸的4K屏幕,官方名称是ScreenPad Plus,这款屏幕支持178°广视角,同样支持多点触控。双屏的设计,把键盘都挤到了最下面,触控板则“挤”到了右下角。 ScreenPad Plus可以与主触摸屏无缝配合,用户可以让窗口在两个屏幕间灵活移动。可玩性比较大。比如:边玩游戏边回微信;大屏幕浏览网页等。但其主要的功能还是增大设计软件的可视面积(比如轨道),方便设计师设计。 三、从单屏到真正意义的双屏,需要过两个坎 从上面几款产品中我们基本能发现这么两个特点:1、第二块屏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可黑可“白”、可大可小;2、作为功能性的补充或者说小亮点,并不能与主屏幕平起平坐,它们提供的功能对笔记本本身影响不大。如果要往深入发展,或者第二块屏幕能够承担主屏幕的大部分工作,则需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软硬件兼容优化问题。无论是采用主副屏的设计,还是采用上下双屏的设计,另一块屏幕(或半块屏幕)的功能实现,需要针对性优化。这需要厂商和软件公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而主副屏又可以有着更多不同的形状、大小,如何兼容优化,就成为双方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微软双屏Surface于去年10月发布,但是今年12月才有可能对外开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然另有传闻称或将推迟到2021年发布) 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目前大多数厂商期待的是Windows 10X的完善。这款操作系统是微软致力于为那些采用双屏或者折叠屏的笔记本设计。在如今操作系统微软已经占据大半江山的情况下,Windows 10X的研发无疑是对双屏产品最有力的支撑。 二是成本和目标人群问题。这个从电商平台里目前双屏产品的出售情况就可见一斑。其售价最低也要八千,高则三万,虽说这个价格和十年前无法比,但对于目前笔记本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来说,为了多一块屏幕,花费高昂的价钱,并且如果副屏损坏,还需要一笔巨大的维修费......另一方面,厂商研制双屏产品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研发,这些花费自然需要从售价中去体现。买卖双方的博弈,需要达到平衡。而在如今这个笔记本上“AMD,yes”流行的时候,大多数用户对性能和售价的敏感远高于双屏所带来的附加值。 此外,双屏或折叠屏产品的品控(如散热)、屏幕维修以及用户能否从传统观念笔记本转向双屏,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把软件优化和价钱搞定,我认为用户的接受程度会很高。 四、总结 从几十年前笔记本诞生后,其基本的工作部件和流程虽说更新迭代,但是整体仍延续至今,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形式已经非常成熟好用,符合用户的工作习惯。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近些年笔记本无论在创新还是市场潜力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瓶颈,甚至被扣上了“夕阳产业的帽子”。 很多消费者都可能已经厌倦了那些“挤牙膏”式的硬件创新和软件升级,渴望PC里面也能出现像“iPhone问世改变手机行业”的这种设计。许多厂商也明显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联想、戴尔以及华为等厂商不断加大研发的力度和投入,陆续推出些让用户感到新鲜的PC产品。 双屏或许不是最终、最合理的形态,但一定是笔记本破局的必经阶段。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