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汤道生:疫情给产业互联网带来三项变化
比如,过去各地的数字政务建设,经常是每个城市单独实施,数据信息无法联通。在这次疫情中,健康码作为技术标准,首次实现了全国统一。“健康码”为疫情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统一的数据源,也为国家制定整体防疫措施,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我们帮助各级政府,推出了超过100个疫情服务小程序;我们联合各方推出的腾讯“防疫健康码”,覆盖近9亿人,使用人次超过16亿。 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的C2B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重要优势。 过去,实体企业接触用户,更多是通过线下的实体连接,在门店、在银行、在学校、在医院。但是疫情之下,实体连接被阻断,这时候,腾讯连接用户的优势,得到了凸显。 微信、QQ、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让社会和企业服务,可以更高效触达用户。而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连接工具,保证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用户的良好体验。 以西贝为例,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功能,西贝全国200多家门店客户经理,和9万多名顾客紧密连接,借助小程序商城,为顾客提供食材订购和线上送餐服务。目前,西贝成功探索了一套应对疫情的方案,线上营收占到了西贝总营收的80%以上。 我们也看到,生态协同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加速落地的动力,只有实体产业和互联网的“双打”,才能赢得胜利。 疫情下,社会和用户,对实体产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渠道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只有互联网和实体产业彼此信任、互相依靠的“双打模式”,才能迅速破局,完成任务。 例如,我们和全国各地政府、地铁、公交、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出了公共交通信息登记系统——“乘车登记码”,如果发现有确诊的乘客,主管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排查疫情,通知同乘乘客,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保障出行安全。 现在,“乘车登记码”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13个城市上线。 在深圳,我们还和深圳地铁联手,推出了地铁车厢拥挤度的查询功能,乘客可以根据人员密度,选择人少的地铁车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这次“战疫”,是产业互联网能力的集中演练,也是“新基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将面临全新挑战,也将诞生全新机遇。 未来,腾讯希望做好“数字化助手”,释放我们的C2B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工具、做好连接、建设生态,和各领域共同探索“新基建”的巨大价值,谢谢大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