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模式 > 正文

抗疫阻击战 AI有技可施吗?

发布时间:2020-02-06 15:11:39 所属栏目:模式 来源:新浪科技
导读:过去,我们一直在讨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服务医疗行业,如今新冠肺炎爆发,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技术和企业面前:AI如何助力攻克疫情? 10天火速建成医院;运营商两天完成移动宽带和5G基站建设;运用AI仅用14天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近日热门话题肺炎疫情防控背后的

在与这场新型肺炎的斗争中,我们看到很多坚守在一线医护人员体力透支,很多医院甚至医护人员紧张,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抗疫缓解这一现象,专家学者以及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通过AI硬件在这场疫情中发挥作用,负担更多基础性工作,来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陆遥告诉新浪科技,据其了解,目前医疗服务机器人具备视觉、语音、导航、大数据支持等相关功能,可用于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直接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提高病人的诊疗效率。此外,还可以对诊疗信息进行收集、上报、统计和分析,可帮助医护人员更快做出医疗决策。

另一方面,用机器人代替医护过程中递送化验单、药物等简单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还可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医护人员在递送路上的感染可能。

“综上可见,医疗服务机器人利用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可帮助医护人员更高效安全地对病情诊断。”陆遥表示。

数据分析:AI测温快速触达人群,行而有效

当然,不管是医疗研究还是智能机器人,在实际的应用中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前少见有医院广泛推广使用。

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科技袁人》栏目主讲人袁岚峰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其实AI医疗的难度,比最初设想的大得多。“据我所知,近年来有很多机构在尝试将AI应用于医学。在最初的热潮过去后,许多以失败告终,如IBM的‘最强大脑’Watson机器人。”

他引用了一些专家朋友的看法,认为AI医疗主要的突破口不应该是最初设想的那样,让AI来诊断,而应该是辅助医疗,例如自动采集体温、提醒患者复诊等等,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实际上,相比较医学研究,AI在数据分析、体温测量等领域都切实落地应用到了防疫工作中。

抗疫阻击战 AI有技可施吗?旷视AI测温系统

2月4日,旷视上线了AI测温系统,并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该系统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解决方案,相较传统测温筛查手段,识别效率更高,无需接触即可测温,识别误差低于0.03℃。

在此之前,百度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也已在北京清河站落地使用。

抗疫阻击战 AI有技可施吗?北京清河站落地的AI测温系统

其中,旷视AI测温系统由海淀区以及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统一调度。新浪科技了解发现,除了这一方案,中关村管委会此前面向示范区企业收集可参与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供给信息。

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公告称,首批清单共包含86家中关村企业的138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涉及病毒检测、疫苗研发、临床治疗、医疗防护、智能诊断、疫情分析与发布等有关抗击疫情的多个方面,且大多数产品和服务能立即投入使用。

袁岚峰在采访中提到,在这次疫情中,技术显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快速确定病原体,快速测出它的结构,理解它的分子作用机理,快速开发出检测试剂,这些都远远超过以前。此外,即使不是直接对疫情有用的,能帮助社会在隔离的情况下维持运转的技术,如各种远程教学、远程办公的软件和平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陆遥也表示,由于目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手段可解释性不强,而流行病学等生物和医药学科需要发现数据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这些联系指导线下实践,因此疫苗制造、药物研发等流行病中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暂时不能以AI技术来代替主流方法。

当然,数据分析在此次疫情的场景应用还是比较直观有效的,譬如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接触者追踪等相关技术都是行而有效的。

在其看来,机器学习等数据和计算科学在这次疫情中扮演的还是辅助角色,其中对控制疫情最有帮助的应该是接触者追踪、数据预测和新的流行病学传播模型。

“但我们也能看到数据和智能化的技术帮助医护人员能够更为高效安全地完成病情的诊断与诊疗工作。通过科技赋能疫情防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陆遥说。

结语:

在AI服务医疗的一些场景,我们听到过很多案例:健康管理、辅助医疗研究平台、疾病风险预测、辅助诊疗、医学影像分析、药物挖掘等。AI这么厉害,有可能代替医生吗?

其实,正如专家所说,目前AI在医学中的应用更多是辅助功能,严谨的科学研究暂时不能以AI技术来代替主流方法。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未来,AI真的可以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力挽狂澜。只是,我们不会希望有再一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