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模式 > 正文

逃离利润谷底:国产芯押注AI潮

发布时间:2019-12-23 20:41:21 所属栏目:模式 来源:TechWeb.com.cn
导读:人工智能的应用浪潮推动了国产芯片的替代进程。为打破垄断,国内头部及传统的IC制造商试图绕过被英伟达垄断的GPU框架,集体转向设计并研制专用计算芯片(ASIC)、FPGA及融合型异构处理器,以满足人工智能市场广泛需求的云端训练及终端推理作业。 01 楼阁坍

从经济角度讲,FPGA具备“暂时性”替代ASIC芯片地位,可弥补ASIC长研发周期、流片周期的时间缺口,是目前少有能兼顾训练和推理的高性能芯片。然则全球仅四家公司具备FPGA的生产能力:Xilinx(美)、Altera(被intel收购)、Lattice(美)、Microsemi,先有英特尔、IBM、德州仪器,再有摩托罗拉、飞利浦、东芝等公司成立独立部门投入FPGA研发,均无疾而终。

ASIC(专用集成电路),研发-流片周期长,成本却可降至FPGA十分之一水平。Google独家技术的TPU(张量处理器)及英伟达DLA(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深度学习加速器)即采用ASIC技术路线。国内华为海思、寒武纪、比特大陆、嘉楠智耘等几大芯片厂商,主要产品同样采用该技术路线,目前已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相比FPGA这类刚刚起步的技术路线,ASIC是国内芯片生产商唯一能够在短期获得盈利的半导体产品。

面对残酷的历史教训,传统芯片厂也好,新晋半导体设计公司也好,量产推理端芯片,ASIC是最优解。

逃离利润谷底:国产芯押注AI潮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