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思科技马原:AI安防竞争还未结束 落地进入后发优势时代
原因就是安防行业的诉求是全场景、全人口、全年龄覆盖,而这样的比赛恰恰带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在安防行业,我们拿到的照片往往就是隔着50米或100米的距离,在复杂的光线、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如何在这样的数据环境下做识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在今年10月的ICCV LFR 轻量级人脸识别挑战赛上,澎思也拿下了三项竞赛第一,这里的挑战,是要考虑边缘智能设备的有限算力。因为到2025年的时候,可能50%的算力会部署在边缘,所以算法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得足够轻。 在行人再识别ReID方面,澎思今年在图片和视频两个方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一个是图片的ReID,一个是视频的ReID。 要把整个行业的摄像机全部变得智能化,全部连接起来,做全图的检索,这个能力是必备的。 打个比方,很多年前我们做车辆的时候,第一步做的是车牌,后来发现还要做车型,而且车型会不断的更新,每年都有新的品牌。所以技术要跟着市场的需求要不断地往前走。 在视频结构化方面,比较自豪地说,我们目前完成了在泛安防场景下的全视频要素算法能力的布局,不管是行人的结构化还是车辆的结构化,从识别的种类到数量,到性能,澎思基本上都是行业top1的水平。 在拥有了全栈的技术算法能力后,还需要有硬件产品。之前大家有不同的做法,有合作的方式,有赋能的方式,有授权的方式。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动作还是太慢了,我们决定自己一步到位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我们怎么定义产品呢?就是用户通上电、通上网就可以用了,这种方式才是效率最高的。 比如说我们在深圳安防展上发布的无人驾驶巡逻车,就探索了一下自动驾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AI落地,进入后发优势时代 另外今天也重点讲讲落地。 基于之前提到的AI中台、计算中台、行业中台的能力,我们可以快速赋能不同的行业。目前我们已经在公共安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五大行业16个场景发布了解决方案。说白了我们就是把产品丢进去,你有什么问题直接跟我提。 还有一个行业中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大家都说到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雪亮工程的最后一年,那么AI安防的下一站会是哪里呢? 我的结论是这样的,整个泛安防行业不是AI化,它本质是由AI驱动的信息化、互联网化和物联网化。三个技术周期叠在一起,一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颠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机会。 我每个星期都会看全国的标讯,看目前政府在采购什么。基本上在雪亮工程后期,大量上马的都是大数据的系统。 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中央政府推动的大量前端建设,现在带回了海量数据(16.090, -0.09, -0.56%)。有数据,有AI能力,就一定要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那么下一步一定就是大数据,所有数据都会被融合起来,把过去沉淀的历史价值挖掘出来。整个安防行业或者整个视频物联网行业,基于软件、基于数据、基于算法的市场就正式开始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蓝海市场。 澎思在江苏无锡的落地案例,是官方渠道认可的第一个AI技术在公安行业的落地。 这个案例让我们感觉到了未来城市的状态。从公检法司、医院、地铁、机场、高铁、社区、校园、工地、政府、楼宇,所有的数据是打通的。 早年安防建设的时候,往往是划区,划街道的。但当你赶上了历史机遇期,有机会一步跨过这些鸿沟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最后我们发现,总会有一家更加强调数据价值,更加强调软件和算法价值的公司,会把安防这件事做了。 所以整个澎思的落地战略,坚持的是行业+AI。这是很好的愿景,终局也一定是这样的。但在目前的阶段,我们到底是做安防公司还是AI公司?我说我们是AI公司里面做视觉的公司。 那么首先就要成为一家好的安防公司,因为安防领域目前的问题是最多的,如果连这个最硬的骨头都抢不过来,要绕过这个历史机遇期做别的,大概那件事也做不成。 我们公司内部有个文化,如果有两条路,哪条路更难我们就走哪条路,因为只有你攀过这个最难的石头,才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壁垒。 最后,我用几句话来结束这次的演讲。 很多人说今年是资本寒冬,觉得融资变难了,市场难做了,客户也更加不好对付了。但是我觉得寒冬是特别好的季节,因为身体健壮的孩子往往是在冬天出生的。同时,寒冬也会消除一些噪音。 这个时代,它既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会使得真正有实力的公司脱颖而出。当你捱过这个寒冬,春天就到来了。 AI落地,进入后发优势时代,从技术创新的比拼走向商业模式、落地实力的比拼。澎思作为第二阶段AI公司,会坚持行业+AI的策略,把这个行业先打穿打透,带着胜利的结果再进入到下一个行业。 谢谢大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