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丨滴滴云计算王川川: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治理&应用
在数据资产化时代,连接指的是人、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连接。很简单的理解,就是基于一个资产各种报表、各种特征,包括一些文档,人在使用这些资产时沉淀下来的过程数据都应该连接起来,如一些生产脚本、变更记录、使用案例、对资产描述信息、警告、提醒、推荐、评价,关于数据之间相关问题,包括数据使用的一些SQL代码片段等等,这些过程数据更多反映出数据全貌的,所以让数据易于被理解、被信任、减少消耗时长的占比,我们通过连接这么一个产品的理念来实现的,让我们这个产品或治理手段能够更懂用户,辅助用户去实现。 我们产品也用了一些概念,众包、分享、协作。这几个理念能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资产、数据被理解、被信任的问题,因为在数据信息化时代,信息是静止的,其他数据公民只是被动去解读这个信息,数据资产化时代,信息是流动、动态的,只能通过发动广大数据公民,通过众包形式完善这些数据的信息。如对数据描述信息,通过众包形式,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使用,对数据所包含的内容就可以逐渐去完善,更趋近于表达这个数据真实的含义。 我们对使用案例、标签信息、使用记录等,因为本身自带一些知识沉淀在里面,把这些信息也完善起来,最后在耗时占比进行很好的补充。 统计发现,一个公司或一个企业里的数据只有10%-20%之间部分数量是非常重要的,高频次使用,而且80%左右的数据都是衍生的资产,使用频率、保障级别相对少一些,所以从众包角度上来说,更多关注的是针对10%-20%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去实现,而其他的数据只是通过运营的手段,经过长时间的运营之后,逐步得到完善。 分享。分享是产品的核心能力,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很好的资产应该更广泛的分享和使用。 协同。我们认为这是提升效率的一个非常有益的办法,广大的用户在使用数据时,相当多的精力都是花费在各种工作群、微信群和钉钉群类似的群里解决问题,既然有沟通群能解决沟通问题,为什么我们产品还要强调协同的能力?是因为工作群有天生的一个弊端,知识和信息不能沉淀,这些解答问题的同学每天都在花很多时间在解答问题。我们对协同的场景进行了细分,从沟通的场景来说也分为两大类:紧急类沟通、非紧急类沟通。在产品中把紧急类的问题沟通通过产品方式提供各种沟通工具,电话、邮件等,能够相对快一些方式呈现,其他则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来呈现。 数据使用和数据仓库建设之间的关系图,从用户使用记录方面缺乏很多信息,而用户使用的过程,我们能从中提炼很多有用的信息,如识别到这些用户与他使用的业务场景、使用的数据、使用的逻辑,有了这些信息之后可以通过AI方式解析到一些模型里,当用户下一次使用到这些数据时,可以针对性提供这种应用场景的推荐,更贴近于用户的场景。 对于跨国企业数据合规和共享流通的探索,通过联邦架构的形式。 特别强调数据运营能力,运营是一个单独的模块,提供三个方面的能力: 用户运营。主要是分角色、分用户、分黏性给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发现业务的价值; 释放数据价值,通过观察运营目标,主动发现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之中,数据质量、数据流通工作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提升数据服务。 以上是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分享,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