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心得
(7)饼图/环形图/南丁格尔玫瑰图 适用场景:显示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适用简单的占比比例图,在不要求数据精细的情况适用。饼图强调的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较, 适用于突出某元素的占比情况。 衍生图表:环形图组和嵌套饼图。 单个的饼图用于表现单个元素占比情况,要求各元素组成比例之和是100%。 环形图组各个环形代表元素指标可以没有组成关系,更强调对比关系。 嵌套饼图则是针对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组成分类方式,表现各个元素占比情况。 (8)雷达图 适用场景:雷达图适用于多维数据(四维以上),一般是用来表示某个数据字段的综合情况, 劣势:理解成本较高,数据点太多的话辨别起来有困难。 (9)仪表盘 适用场景:适用于表现重要数据指标。仪表盘需要提供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以及高于和低于正常值的区间,通过指针标识当前指标的具体数值并清晰的看出看出某个指标值所在的区间。起到很好的预警功能。 可以通过多个仪表盘组合或同一仪表盘设置多个指针的方式来表现同类或同一对象的多个指标数据组合。 (10)字符云 适用场景: 通过字号和分布显示词频,可以用来做一些用户画像、用户标签的工作。 优势:很酷炫,美观。 劣势:使用场景单一。 06 数据人工编辑功能的必要性 这一条通过实际项目总结出的经验。很多实际项目中,由于用户演示的时间节点、系统验收时间节点的制约,可视化系统的“就绪”时间节点有时不会晚于基础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时间。换句话说,可能基础业务系统刚刚上线,甚至还没有上线,就需要演示可视化系统。而这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对接是来不及的。所以,根据这个经验,我们在系统的后台提供了数据的人工编辑功能。在真实数据还无法提供时,可以通过人工维护的方式来满足系统演示的需求。这一功能为实际项目的客户演示、验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07 将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设计过程 下面以宏观经济数据可视化系统为例,以图文的方式说明一下设计过程。 (1)首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收集的数据项进行整理,从而发现这些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并总结出几个需要设计的主题。 (2)将专题中的数据项,进行归类整理,在页面上进行布局,要考虑数据项的表现形式、图标类型,并设计出数据项之间的联动关系。输出“线框图”作为数据可视化专题设计原稿。 (3)以线框图为输入,输出专题UI设计图。并在电脑屏幕、超高分大屏上进行实际展示,推敲、修改、定稿。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延伸阅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