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圈地,那些活跃在百亿级VR样板房的玩家们
标准化的比拼:效率的本质所在 标准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资料收集的标准化和线下服务的标准化。 资料收集是个耗时耗力的琐碎活。VR技术提供商在向开发商收集各类资料图纸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开发商很少一次性给到完整的资料;收集所缺的资料,需要辗转营销口、设计口等不同部门;收集者看不懂图纸,导致后续出错等一系列繁琐事儿;来来回回,光资料收集就会耗费到大量时间。 因此,如何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流程,如何让资料收集者在短期内就能判断图纸的正确性,并熟练操作整个收集流程,对于VR 提供商来说,至关重要。 除此,后期设备的维护、体验流程等也需要一套标准化来提升效率。如:如何在10-20分钟内快速安装整套体验设备;日常设备出问题时从哪些地方进行调试;由于VR头盔会与客户皮肤直接接触,如何保证设备的清洁;在大量客户同时体验时,如何提升效率等。 “当你不具备超级标准化的时候,往往来回很多次,又缺这个又缺那个。管理就是靠细节。标准化直接决定了效率,而效率则决定了成本。”李熠说到。 而在谈到标准化的问题时,曾子辕也一再强调,“我们并非国内第一个做VR看房的团队,但我们是第一个将所有流程标准化的团队。而在此之前,打法则更偏零散。” 比拼融资:比拿谁的钱更重要的是不拿谁的钱 如果说技术的比拼是拼实力,标准化的比拼是拼效率,那么融资的比拼,拼的就是未来的扩张速度。能不能拿到更多的融资,决定了整个团队:能否以更快的速度将线下体验模式复制到更多的二三线城市;能否在当今VR技术人才紧缺的市场上抱得牛人归;能否招到更多具有强劲商业拓展能力的销售团队;能否拿到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下一阶段的研发做铺垫。 尽管证监会日前叫停了非VR相关上市公司投资VR项目,但对于VR看房领域,这个在现阶段就能实现现金流的领域来说,有完整产品形态的团队,拿融资并不难。比拿融资更难的是,决定拿谁的融资,不拿谁的融资。 所选择的投资机构,是否对虚拟现实这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深刻洞见,是否对团队现阶段打法有较高认同,是否能帮助团队在品牌建设上做更好的背书和营销, 能否给团队后续发展注入地产、装修、家居等资源,能否在战略关键期上帮助团队进行清晰的把脉,是否会对团队今后的经营造成打包、并购等干扰,这才是团队在融资比拼中关键所在。 行业未来会变成怎样?C2B将成最大红利 当选手们骑着快马往前奔跑时, VR看房这个行业也开始了飞速演进。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新的模式正在不断刷新。 从横向来看,VR看房正从样板间拓展至更宽泛的空间。从室内样板间、到室外景物的搭建、再到整个小区的还原,直至周围路段,VR看房开始突破室内的限制,从更大的空间为客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从纵向来看,VR看房正朝C2B的方向演进,而这,将带来未来最大的红利。C2B又被称作工业4.0,可简单理解为定制化,即从需求端出发,指导生产。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所有的生产都将朝C2B的方向演进。 如果说在目前阶段,鞋、服装、日用品等轻资产,已经初步实现了C2B模式,那么重资产房地产,则是下一轮实现C2B模式的行业。 要实现C2B,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第一、将产品清晰展现给客户;第二、客户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能力。 VR的出现,较传统样板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降低了客户表达意愿的门槛。当客户行走在虚拟房间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对房屋结构进行调整,也可以对于室内装修、家居等进行偏好设定。而这些将从两个方面大大颠覆现有的模式。 C2B对现有模式的颠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更精准的房屋设计 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开发商是不用过多考虑买方的需求的。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走低,白银时代的逐渐到来,地产商也不得不考虑到客户的真实需求。而真实需求并不容易获取。传统的方式主要靠问卷调查,三、四十万砸进去,效果却差强人意。 “客户通常很懒,不会认真对待,80%都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客户只有在真正看到产品时,才知道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凭空想象,往往是很难的。”在地产行业浸淫多年的李熠很清楚传统调研方式的短板。 问卷调查,耗时耗力耗成本,对于开发商却帮助不大。而房子一旦盖出来了,有问题,也改不了了。而VR的出现,正好能弥补这个痛点。开发商在拿完地一个月后,VR样板间就可以做出来。这个时候,通过客户对于虚拟样板间的体验,开发商可以很容易收集到反馈,并及时更改室内设计。 第二、装修的前置 现阶段,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精装修房屋越来越多,毛坯房越来越少。而VR的出现,让装修比以往来得更早。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