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编程要点 > 资讯 > 正文

融云CEO韩迎:做好通信云底座,未来聚焦三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0-01-07 18:50:56 所属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导读:5G作为2019年绝对的焦点,为ICT产业带来了全新机遇,尤其面向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挖掘更是未知大于已知,而这背后,离不开通信云技术的支撑。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正酝酿一个超万亿的产业蛋糕,谁能够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提前登陆这片新大陆,业界翘首以待

5G作为2019年绝对的焦点,为ICT产业带来了全新机遇,尤其面向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的挖掘更是未知大于已知,而这背后,离不开通信云技术的支撑。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正酝酿一个超万亿的产业蛋糕,谁能够率先抢占有利地形,提前登陆这片新大陆,业界翘首以待。今年11月末,资本市场传来一则好消息,全球互联网通信云服务商融云完成C轮融资,金额达到数亿元。

对此,融云表示,新融资将用于构建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并从产品技术创新、专业化运营以及全球化布局三大方面推进。这意味着,市场领先的融云即将在资本助力下,开启全新市场版图。而在5G元年,伴随新技术的不断涌入,通信云市场也将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市场迭代。

融云CEO韩迎:做好通信云底座,未来聚焦三大市场

融云CEO韩迎

很显然,融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久前,融云于上海举办了首届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希望产业伙伴和行业开发者共同关注云通信技术的演进和未来发展。通信世界记者也在会上采访到了融云CEO韩迎,并就通信云的未来及融云成长等话题展开交流。

日均百亿信息量是IM的“试金石”

据统计,目前融云为超过30万款APP提供即时通讯和实时音视频云服务。据iResearch报告显示,在国内即时通讯云业务市场,融云已连续多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No.1。如今,在融云公有云平台上,日活跃人数已经超过了7000万,每小时的信息交互量超过1亿条,融云SDK触达用户数量全球突破42亿。不仅如此,纵观全球市场,融云已覆盖全球 233 个国家及地区,日均消息量达 150 亿条,日消息峰值超 2218 亿条。

如此庞大的活跃人群和消息交互量确实令人吃惊,融云是如何做到的?

韩迎告诉记者,IM即时通讯技术看似简单,其实有着严苛的技术门槛——实现数据交互很简单,但要做到在短时间内数亿条的交互量与堪比电信级服务的QoS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考验IM的试金石,也是融云能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韩迎将IM的技术门槛总结为三点。

首先,强大的SDK能力。融云的核心技术团队源自飞信技术团队和三星中国研究院,多年的IM实战经验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也让融云成为了业内唯一承诺消息到达率100%的厂商,通过私有通讯协议和分布式的微服务架构,即使在高并发和弱网环境下,也可以保障消息的不丢、不重、不乱序。

“IM体验有赖于现网状况,尤其当用户处于移动中,如进电梯、上地铁等,会碰到信号弱和网络切换等情况,这正是考验底层通信协议的关键时候,如果断线后重连速度慢,用户就会收不到信息,那么体验自然大打折扣,而融云IM服务可以保证用户无论处在什么网络环境下,都能无缝切换,全程信息流畅交互。”韩迎如是说。

其次是应对高并发业务能力。互联网应用经常呈现井喷效应,对于IM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流量的高并发,在海量信息交互的同时保证最低的时延和不丢包。融云用一个数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日消息峰值超 2218 亿条。韩迎举例称,在2016年直播鼎盛阶段,单个直播间的用户量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用户在平台上发布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次信息交互,如果20万人的直播间那就意味着这一条消息需要通过融云同时向20万个客户端发送,而融云平台完全可以承载直播类应用的高并发情况,即便是日消息量千亿条也能稳定运行。

“如何在高并发、大流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正常运行才是核心所在。”韩迎表示说。事实也是如此,目前在市场上能够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厂商有很多,但深究起来,真正拥有过亿用户规模的平台,也只有微信、融云等少数几家企业而已。

最后是数据驱动业务优化。伴随中国企业的“出海”,融云通信加速网络已遍布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中国“出海”企业通信云服务提供的唯一选择。这些SDK每时每刻都在反馈当地的网络情况,诸如连接成功率、延迟日志等,为了实现高标准的海外用户体验,对于连接不畅或者网络受阻等问题,融云会通过增加节点、持续优化链路等不同方式进行修复和完善,长此以往,融云后台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网络的链路监测图。

“这是磨出来的技术门槛,融云不做大数据业务,不会触碰客户方的数据信息,但融云会通过收集全球网络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优化链路,驱动业务进步,完善网络质量。”韩迎进一步解释说,比如从美国到中国,在网络优化前路由器需要跳100多下才能达到,中间免不了丢包和延时,直接反应就是海外客户的IM怎么也连不上,但经过链路优化后,融云IM客户连线美国到中国的网络只需6跳,避免因跨国、跨网络跳转造成的响应慢、丢包高、服务不稳定等问题。

让IM与企业生产不可分割

如今,融云已经成为了继微信、QQ之后的第三大IM平台。谈起最初的创业,韩迎表示并不容易,一路摸索,还要感谢当年做飞信的经历,培养了团队,也建立了扎实的IM技术功底。

韩迎告诉记者:2014年云服务模式在国内方兴未艾,IM技术门槛较高,尽管国外有开源技术文档,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并不能很好地运行于商业环境中,多亏了过去做飞信的技术沉淀,融云才能成为IM领域内的佼佼者。

据介绍,融云成立于2014年,自成立就将目标定于“即时通讯服务”,由于公司的技术骨干全部出自当时的飞信团队和三星研究院,这让融云在即时通讯技术和移动端开发拥有了天然的核心技术实力,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即时通讯能力,还能将技术封装成SDK提供给广大开发者和产业合作伙伴。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QQ和微信已初具规模,贸然进入To C市场与互联网巨头抢夺地盘,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融云在起步初期就明确了发展路线——专注于To B的IM市场。

“我们最初想法是为开发者提供SDK插件,无论电商、社交网站还是行业应用,都可通过SDK植入IM能力,比如将IM嵌入某航空公司的生产排班系统,IM根据航班号自动建群,将相关的空勤、地勤人员全部囊括其中进行工作沟通,航班落地后该群自动解散,这种方式彻底解决了IM与企业核心生产之间的割裂性,也让IM成为企业核心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韩迎如是说。

凭借着对IM市场的精准理解和敏锐洞察,低调的融云逐渐在企业级市场打开了局面,渐渐形成了稳固的客户群体,应该说,口碑先于品牌建立。如今的融云IM依然在提供SDK,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提供超过500个接口,以适应不同场景、不同应用模式以及不同的业务需求。

靠性能与安全进军企业级市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