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戛纳:在这里,一切都可以交易
天价红毯票、花式蹭红毯、疯狂的批片买家……每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各种花边新闻总会在中国互联网上拥有极高的关注度,一些事件的热度,甚至要超过入围戛纳各单元的影片本身。那在这些喧闹背后,真实的戛纳究竟是怎样的? 人们为何对这样一个名利场趋之若鹜?又是谁在操盘着这一切?今年电影节期间,毒眸独家探访了这个南法小镇,揭秘那些关于戛纳的“秘密”。 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掠过长长的海岸线,飞机降落在了尼斯的蔚蓝海岸机场。 尼斯是大多数人到访戛纳必经的第一站,距离戛纳镇区仅有26公里,乘坐大巴30分钟便能抵达。但对于一些“强调身份”的访客来说,或许更愿意享受一回“戛纳专车”:最近两年,机场附近总能看到喷有金棕榈LOGO的豪车出没,这些车会将客人送到其在戛纳的住所,人们只需花上2000元人民币,就能拥有和国际巨星一样的待遇。 “这些车虽然和组委会用车是一个品牌,但与电影节没有关系。戛纳组委会有明确规定,官方车辆在电影节期间不允许驶出戛纳。所以毫无疑问,机场外的‘专车’都是假的。”一位接近戛纳组委会的人士告诉毒眸,越来越多冒用戛纳名号的车辆、服务出现,令官方也感到十分头疼。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选择“专属服务”的客人并不知道其中的虚实,甚至没有渠道去验证真假。但在某位经常到访戛纳的导演看来,这并不是导致“假服务”泛滥的唯一原因:“很多人在乎的不是真假,更重要的其实是享受极致服务与把这样的信息发到社交平台后虚荣心的满足。戛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满足人内心的一切虚荣感。” 名利场,这是很多人和我们聊起戛纳时,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十几万元一次的红毯之行、高级餐厅里的觥筹交错、从不间断的After Party、可供随意买卖的著名杂志内页、五星级酒店里只为明星和名媛们提供服务的“隐藏”造型师、海边密密麻麻的豪华游艇群、每日必有的主干道封路和仅在五星级酒店门口停靠的礼车…… 在戛纳电影节,几乎所有环节和场合,都可以是名利绽放的舞台。 戛纳著名酒店马丁内斯外,每天都有大批渴望一睹明星风采的人在此围观 但在奢华之外,却潜藏着另一个镁光灯不会照耀到的戛纳。电影宫外顶着雨水寒风求电影票的影迷、为一场精彩的电影而泣不成声的观众、每天因大量会议连饭都顾不上吃的电影从业者、把站上戛纳舞台视作毕生荣耀的电影人……在这些角落里,戛纳的一切与名利无关,显得纯粹简单,只因电影而存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选择在5月份的电影节期间到访戛纳,包括慕名而来的影视爱好者、享誉世界的电影人、志在必得的生意人、打着各种小算盘的“特邀嘉宾”。他们的到访,让国内更加关注这场电影盛会,但戛纳的真实形象,也因为这众生百态,变得复杂、模糊起来。 电影节的真、名利场的假,都因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而被彻底混淆在了一起。 红毯风云 “这几天有个十多岁的中国小女孩,换着不同的包和礼服,一共走了九次红毯。” 往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当地常常是阳光普照、气候宜人,可今年戛纳却遭遇了天气的突变,连续数日阴雨连绵、气温跌落至10摄氏度上下。很多每晚穿梭于各大酒会、首映活动的人们,都不得不在礼服外套上了厚厚的外套来御寒。 准备进场观影的观众 但是网红Alice却无法这样“武装”自己。 每天傍晚主竞赛单元影片首映开始前夕,戛纳都会对海边的主干道进行封路,官方礼车将依次停靠在路边的五星级酒店,接上参加红毯与首映的主创,其他车辆则无法经过。 因此为了能在某部电影首映的红毯上惊艳亮相,Alice必须穿着露背礼服、提着裙摆,在沥沥细雨中挤过人潮,来到红毯前的安检通道。一位见过太多这类场面的导演私下向我们感慨:“原来觉得这些网红很可笑,现在只觉得她们很可怜。” 封路之后,在路边等待明星的路人 在戛纳电影节期间,像Alice一样希望能出现在红毯上的中国网红并非个例。事实上,除了开闭幕式,包括各大竞赛单元影院的首映在内,很多特殊放映场次前都会有红毯活动,因此各位大明星之外,到场的观众也都必须身着正装、从红毯上穿过。 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这样一种仪式感使得在戛纳看电影成了一件神圣的事情;可在Alice等人眼中,这更像是一个自我展示、发光发亮的秀场。 两种观念的反差,在这条只需几十秒就可以走完的红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每天晚上,结伴前来看电影的影迷会快速走过红毯,而盛装出席的各路红人们,则会尽可能放慢脚步、希望能在红毯上被摄影师注意,进而逗留得更久一些。 戛纳的红毯其实特别短 网红们的门票是从哪来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