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吵架”业务背后:我吵的不是架,是寂寞
不为赚钱、只为宣泄 “我每月工资和加班费加一起一万出头,也没成家没买房,钱足够花了。” 当懂懂笔记问询张亚在网上“代吵架”是否是想赚零花钱时,他立马予以了否认。他坦言自己远在老家的爸妈都已经退休,生活上用不着他操心。而自己独自一人在深圳打工,生活也是极为节省。“租住在布吉的单间,月租仅1300元,平时也没有赌博等不良嗜好。我就是爱玩网络游戏,不过不怎么氪金。” 这样一个孤独、无聊、收入尚可的代码蓝领,生活在异乡肯定会感到无聊和无助。“之所以想帮人吵架,纯粹是想发泄一下,也让自己爽快些。”张亚表示,他自小性格比较内向,除了上网之平日里也不爱说话。最近一年来工作上各种不顺,工作繁忙还经常加班,导致内心积攒了大量不满。 每天压力山大又重复劳作,张亚曾将负面情绪宣泄于各种游戏上。但后来渐渐感觉玩游戏已经不能有效排解心中的压力,因此就开始在一些社会新闻、汽车、游戏论坛上当“黑子”,自觉地成为了一名键盘侠。 “一开始是觉得黑车商、黑厂家、黑网友很爽,封号了再申请一个就是。”他坦言那时候在论坛、社交平台上“怼天怼地”,纯粹为了黑而黑,确实能够快速排解内心的压力。 他印象中网上有过代人骂街的话题,而决定向网友提供代吵架的初衷也是如此。“就是想找个真实的对象,实时、高效率地骂上一顿。”至于收费多少,他并不在意,只要对手足够“强大”,能让他宣泄压力,即便免费“代骂”也是可以的。 “我加的不少群,大多都是为了发泄不满、找心理平衡才进去的。”为了“提升”吵架的技巧,张亚年初还加入了几个由“夸夸群”、“骂人群”演变来的“代吵”Q群、微信群。在平时的沟通中他发现,有不少代吵架的群友,收费都十分低廉。有时只要意思一下发个十元红包,就会有人立马往“战场”帮忙吵架、骂人。 在他看来,这些人和自己一样,都只是为了排解心中的不满、宣泄来自生活、工作上的巨大压力。 “和我一样,在生活里都是孙子,只有在网络上才是真的爷。”张亚透露,尽管知道骂人缺德,但每次通过键盘吵完架之后的感觉,确实很爽快,内心也因此轻松了许多。他感觉代吵架几乎都是个人行为,几乎没有见到过有灰产机构去介入这项业务。 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压力难以排解,致使不少人萌生了在网上谩骂他人,寻求刺激的“病态”想法,间接推动了如兼职代吵、职业代骂业务的出现。 究竟是网络造就了更多“阿Q”,还是阿Q在互联网上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层出不穷的XX群、代XX业务,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无聊生态”的背后 “同龄人居多,都是年轻人吧,至于理由可以说是各种各样。” 当问及短短几个月遇到的“顾客”大概是什么年龄层的时候,张亚略微思考了一会儿,“我感觉大部分都是90、95后,应该有不少是刚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和我差不多吧。” 那些找他帮忙“吵架”的网友(客户),基本上都是在事件冲突、矛盾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就是“架”吵不过、“火”发不出,甚至是理亏的弱者。为了泄愤,希望借助“外援”力量,让自己心里能够痛快一些。 “冲突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人际关系,二是职场问题。”张亚回忆称,发布后的第二个月,他接到的“代吵”订单中,人际关系矛盾能占到大概三分一。 这里面包括闺蜜、铁磁好友闹翻了,社交网友吵架了,追星时与其它偶像的粉丝闹矛盾了,只有少量的是男女情感问题,如分手、怄气、生活纠纷。 “有(代吵)需求的,主要是不敢自己去骂对方,或是骂不过对方。”而让张亚没想到的是,剩下三分之二寻找“代吵”的客户,基本上集中在职场问题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离职、辞退时,赔偿、薪资问题没有谈拢,从而衍生“报复”主管、负责人的想法。 “我之前明确告诉过找来的网友,追债要钱的事我不管。”他明确向“客户”表明了这一主张,而找来的网友都表示只是想给公司领导“添乱”罢了,根本没想通过“代吵架”索要赔偿、拿到欠薪。 结束语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似乎没有什么矛盾是乱敲一顿键盘(屏幕)解决不了的。无论是生活、工作产生的矛盾、积攒的压力,不少网友都希望简单地诉诸网络暴力。 微信上吵不赢去群里吵,群里吵不过去微博上吵,相比传统的电话“吵架”,诉诸网络暴力的“报复”行为成本更加低廉,隐秘性也更强,造成的伤害也更加深远。 当不少舆论仅仅聚焦互联网“代吵架”涉嫌违法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何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在网上找“平衡”、发“脾气”、宣泄不满?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