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往事
万建华与招行的缘分颇深。1986 年,还在央行任职的万建华,抱着金融改革的热情,提议并参与推动了招商银行的组建。1993 年初,万建华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接受招行首任行长王世桢的邀请出任副行长,此后升任常务副行长。 那会招行还只是一家地方小银行,对科技却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视。 一个被老招行人津津乐道的细节是,创立初期的招行经费有限,办公楼都是租借的,却不惜重金建起了规模可观的培训中心和电脑中心。 也就是从 1993 年开始,在王世桢、万建华等人的带领下,招行踏上了快速崛起之路,并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5 年,招行提出 "科技兴行" 战略,并率先推出了集本外币、定期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服务于一身的 " 一卡通 "。 1999 年,招行启动了国内第一个网上银行体系 " 一网通 ",全国所有分行同时推出了网上个人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的五大业务种类。 2000 年,招行又很早推出 " 手机银行 " 服务,通过全球通 GSM 网络,用户可以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 从那个时候起,招行就初步确定了将虚拟银行发展成为客户服务主要渠道的思路,而同期其他银行根本还没有将虚拟银行上升到战略高度。 同一时期,在与深圳隔海相望的珠海,工商银行走上了一条更加硬核的金融科技创新之路。 实际上,招行的金融科技创新主要针对经营地域有限、网点数量不足的痛点,通过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以虚拟银行实现弯道超车;而工行这种国有大行,网点遍布城乡、人员规模庞大、管理难度很高,迫切需要搭建起一整套的现代化银行系统,实现集中统一的数字化管理。 为打造自主研发能力,1996 年 6 月 29 日,工行正式成立软件开发中心,来自各地的行内科技精英齐聚珠海,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小团队,总行科技部副主任纪梅丽出任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开启了一段金融科技创业史。 1997 年,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启动了 "CB2000" 系统的开发,这是工行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银行应用软件系统,在当时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 1999 年,工行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也就是 "9991 工程 ",这同样是中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尔后工行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北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全行经营数据的集中。 在此过程中,姜建清在 2000 年初正式掌舵工商银行。他曾于 1994 年 -199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当时正是美国互联网大爆发之际,互联网金融创新随之兴起了。 这段并不算太长的留洋经历,深深影响了姜建清。在他主政工行 16 年间,不仅造就了 " 宇宙行 " 的美誉,在金融科技上同样引领同行。 工行软件开发中心,一个从珠海起步的科技部门,这些年来共有 11 项成果获得人民银行科技进步一等奖、59 项成果获得二等奖、54 项成果获得三等奖,以绝对优势领跑全行业。 而工行软件园所在的珠海唐家湾,一度成为中国金融科技重镇,多位领导人曾莅临考察。 在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互联网泡沫愈演愈烈,促使金融业深度思考科技革命的影响。 「这是一个对金融服务业极富挑战性的时代。不仅如此,我们将目睹一股持久的强风席卷而来,或创造,或毁灭。在这等变革面前,我们在市场、服务、技术等领域都毫无退路可走。」 在 1999 年末出版的《美国银行业的科技革命》一书的开头,姜建清引用了刊登在《银行家》杂志上的这段话。 姜建清同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其深层影响研究》,其中许多概念和理论放在今天毫不过时。 但在当时,流传最广的还是微软创始人比尔 · 盖茨在 1994 年抛出的那句预言—— " 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 21 世纪的恐龙。"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世界首富大放厥词罢了。那会网上银行浪潮席卷全球,金融机构看上去掌控了金融科技的主导权。 仅有极少数人真正听了进去,其中之一是王世桢的继任者马蔚华,他从 1999 年起做了 14 年的招行行长。马蔚华后来见到盖茨本人还戏称,那句预言让他十几年没有睡好觉。 万建华从招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2001 年,他领衔受命,从深圳回到阔别 8 年的北京,负责组建中国银联,担任筹备组组长。 彼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科技行业哀鸿遍野。新浪、网易和搜狐上市不久就遭遇血崩,而成立不久的阿里和腾讯,更是经受着生死考验。 最艰难的时候,阿里的账面资金只能维持半年多,马云被迫收缩业务并大量裁员,几乎所有的海外员工都被裁掉了;而马化腾几乎走投无路,差点把开发出的 ICQ 软件以 60 万元的价格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 这两家公司最终活了过来,借着中国经济起飞的大势,崛起为全球前十的互联网巨头,并且以支付为起点,一步步踏上金融科技舞台的中央。 在此期间,工行在股改上市之后登上全球银行业王座,招行成长为有着 " 零售之王 " 美誉的全国性银行,银联更是崛起为同 VISA 和万事达分庭抗礼的卡组织巨头。 它们都足够优秀,但面对腾讯和阿里的闯入,一度无力招架,至今依然焦虑。 对姜建清、马蔚华和万建华们来说,他们曾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最后却不得不见证新生势力揭竿而起。 一代人努力缔造的金融科技传奇,终究还是成为了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环境。 这是每一代人都必须接受的残酷。没有人永远屹立潮头,但总有人正乘风破浪。 一个比过往任何时代都要精彩、盛大的金融科技时代降临了。 来源:新金融 董云峰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