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网商们的四年进退:从颠覆者到补充者
对于该举动,外界不少的解读是微众银行高收益产品引发资金从招行流失对其造成压力。为了“澄清”舆论非议,随后,微众银行和招商银行联合声明表示报道存在偏颇,微众银行和招商银行业务互补、地缘相近,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然而这一紧密合作最后证明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两家银行关于开通接口的合作并无进展。 这只是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摩擦的一个案例,出于对于新生事物的不安全感,加上阿里、腾讯等具有的海量用户基础,传统银行对于民营银行的发展始终心存警惕,防范和限制也时有存在。 2017年微众银行与民生银行同推出了Wecard产品,这张民生银行卡片不仅拥有银联借记卡的基础功能,也可连通微众银行,实现账户互通、支付直连等功能,通过“WeCard”实现了一站双向功能服务。但该产品仅限深圳地区用户可以使用,并且采用随机邀请制,后来该合作项目也无疾而终。 而另外一边,网商银行截至目前依然不支持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转入至网商银行业务。 认清了政策和资源限制之后,民营银行纷纷将角色定位从“鲶鱼”调整到了补充者的角色,而不再提对传统银行的颠覆。此后,民营银行对于金融行业的意义从倒逼银行创新,变成了连接传统银行和企业、个人的中介管道。 以第一家开业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为例,其一直坚持自己的定位是“连接者”,但知情人士称,实际上这并不是微众银行最初的初衷——在当初批复时,微众银行试图打造“个存小贷”模式,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吸收海量的低成本负债服务,然后将资金提供给小微企业和个人。 如今,轻资产运营、万能连接器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声音,这意味民营银行和传统银行今后将更多地用合作模式谋发展。 03 发展尴尬 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民营银行具有明显的服务“草根”和市场效率优势。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小微企业。 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主打个人消费金融的民营银行赚的盆满钵满,而主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银行则叫好不叫座。 以微众银行为例,2015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个人信贷产品微粒贷。微粒贷一经上线就被视为微众银行的得力干将:短短1年多,微众银行从2015年亏损5.8亿元,到2016年扭亏为盈,并实现了4亿元的净利润。2017年微众银行的净利润达到14.48亿元,较2016年的4.01亿元增长261.1%。微粒贷上线一周年,累计发放贷款400亿元;上线两周年,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3600亿元。 同样在个人信贷领域收益颇丰的还有四川新网银行,2018年新网银行营收较2017年增长271.9%,净利润为3.68亿元,同时实现扭亏为盈。截至2018年10月30日,新网银行累计服务用户已超过1800万户,累计放款金额超过1300亿元,累计在管资产超过460亿元。其中,“好人贷”人均贷款金额3300元,平均借款周期75天。 和微众银行主要依赖自有渠道发放贷款不同,新网银行通过与阿里、腾讯、今日头条、滴滴等平台进行合作,借助流量来发放贷款。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表示,新网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联合放贷、联合风控。 与偏重个人信贷业务的民营银行收入利润猛增相比,主打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则表现相对逊色。 以网商银行为例,2017年,网商银行的净利润不到微众银行的三分之一,但不良率却是微众银行的近两倍。 截至2018年8月,17家开业的民营银行中,有12家交出了2017年成绩单,其中有10家实现盈利。可以看出,虽然腾讯的微众银行和阿里的网商银行撑起了民营银行营收大半个天,但是微众银行一家的利润仍远超其他,甚至网商银行。 对于利润落后,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认为,小微企业贷款相比消费信贷确实存在劣势,消费贷款一般几千块钱,且和个人生活高度绑定,稳定性高。小微企业贷款与行业市场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风险更大,不良率更高。 但是个人信贷在利润亮眼的同时,其模式也引来不少非议,“微众银行不像一家银行,更像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有学者认为,如果只是做个人信贷业务,那么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区别。 由于现金贷等消费金融问题频出,监管对于民营银行从事个人消费信贷的监管也不断收紧,2017年11月,有民营银行接到监管部门口头通知,除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之外,其余的民营银行线上借贷业务暂停。 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高管频繁“换血”也成为常态。 3月5日,蚂蚁金服对外宣布一则人事变更消息,称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卸任网商银行董事长,由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接任,网商银行行长黄浩卸任,由原副行长金晓龙接任。 对网商银行而言,金晓龙已经是其第三任行长,2015年6月,网商银行正式开业,当时担任行长职务的是杭州银行前行长俞胜法,一年半之后,随着俞胜法升任蚂蚁金服集团的CRO(首席风险官),蚂蚁金服公司副总裁、财富事业群总经理黄浩接下行长的重任。 四年换三任行长,在传统银行业中这个频率难以想象,然而在民营银行这个小群体中,换人却是常态,目前开业的17家民营银行中已有过半数银行有过高管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一年内,上海华瑞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湖南三湘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以及辽宁振兴银行7家民营银行都进行了董事长或者是行长的变更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频繁的换帅的背后,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是团队磨合的问题,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人士需要能不能适应民营银行的情况。二是,经营的压力,在整体经济运行和银行业监管环境的宏观因素影响下,民营银行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发展压力。 04 埋下的风险 对民营银行而言,来自股权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小视。 在民营银行股东占比上,政策先后发生过两次变化。对于最初试点的五家银行,银监会参考的是对中小银行的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限制,即原则上不超过20%。不过在实际批复的过程中,对单一股东的比例放款到了30%。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