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贷款像水一样,你却活在别人的铜板里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对高额负债毫无心理压力(还本付息的压力还是有的),本质上也在追求速成。量入为出、挣一个花一个,多慢啊,我们要享受高配人生,如此迫不及待,以至于是把各种贷款APP活成了生活必需品。 有人说,大学生横下心来买苹果手机与年轻人举债买房是一回事,都是欲望跑在了收入前面。可为何年轻人集四位老人之力买房,上可造福社会苍生(否则各大城市也不会大肆抢人落户),下可增强个体魅力(起码在丈母娘眼里如此),当你借钱去买昂贵的手机、包包和化妆品时,就要听人说教、受人聒噪呢? 负债百万买房,大不了可以卖房还债;负债五千买个苹果,把旧苹果卖掉能把窟窿堵上吗?就好像同样是大学生借钱,国家大力支持助学贷款,却将校园现金贷视作洪水猛兽,性质不同。 因接受教育借钱,大家都没意见,为一时享乐借钱,务要注意尺度。 可很多人没有尺度或失了尺度。借得越多,压力越大,维护原有资信水平的难度越大,一个不小心,就下沉成了超利贷平台的用户。 一本智库曾做过用户调研,显示高达92.7%的超利贷用户,借钱原因是“逾期记录过多、用于还款和网贷太多”。钱借太多了,终于借到了高利贷平台那里。 金融机构为了赚钱,仍在不遗余力地推销贷款—— 你每每读了三篇暴力催收和高利贷的新闻稿,接下来就有两篇广告在极力鼓吹“贷款生活、消费升级”的美妙; 你每每接到信用卡中心的来电,十通电话中总有十个话务员劝你把账单分期或购买一款保险,几乎没有人关心过你的用卡体验。 不能指望金融机构主动收手,事实上也没人在乎你是否已债台高筑,除了你自己。可你会在乎吗?你能卸下面具,走出“别人眼光”的阴影,量入为出地节俭生活吗? 恐怕很难。 梭罗(还是文章开头那个梭罗)曾对时装和时髦发了一通感慨: “我找裁缝做某种式样的上衣时,她郑重地告诉我:‘人们现在都不这样穿。’她丝毫不动声色地提到“人们”,好像在引用命运女神那样绝对的权威。……听到这神谕一般的判决时,我沉吟了片刻,对着判决字斟句酌,以图领会个中意味,好让我搞明白‘我’跟‘人们’到底有多深的血缘关系,他们如此急切地用以干涉我私事的权威到底是什么。”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也别活在别人的铜板里。 钱是什么? 以科技为支撑,贷款正像水一样,滴灌着经济体中的每一个角落,普惠金融孜孜以求的目标——让人人都能享受贷款的便利,正日益临近。 但借款负债犹如一把利刃,并非每个人都能自如掌握。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多少大企业辉煌一时,却一朝毁于高负债之下。于个人,也是一样。 钱是什么?钱是为了换取物品而需要的那部分生命。你提前享受了所谓的高配生活,也提前支用了未来拼命挣钱还钱时的那部分生命。 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吗? 当贷款像水一样,借钱越来越容易,借钱也该越来越谨慎。 【来源: 苏宁金融研究院 作者:薛洪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