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分化与淘汰,金融业正迎来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9-11-05 00:22:40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薛洪言
导读:科技浪潮下,互联网江湖英雄尽起,藩篱被打破,金融牌照,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从高不可攀到触手可及,却未必都是惊喜。 2013年以来,于互联网机构,金融牌照时而为香饽饽,时而为烫手山芋,冷暖之间,折射出金融业底层逻辑的演变。 趁虚而入 本世纪

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提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作为资本供应方,金融业功不可没,也从中赚取丰厚利润。

分化与淘汰,金融业正迎来新常态

不过,利润并非都来自服务实体经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受阻,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上市银行净利润却快步提升,迎来了黄金增长期。自那时起,银行就走上了脱实向虚的自增长之路,盈利能力逐步脱离实业束缚。

尤其是2011-2015年间,实体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困难时期,银行转而大力拓展房地产、融资平台和大资管业务,净利润继续保持高增长。期间,上市银行净利润在A股全部公司中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绝对额占据半壁江山。

一增一减,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减弱,实体经济对银行的约束也减弱。

但树不能长到天上,实体经济是国家竞争力之本,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之本。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注定不能持续。

2015年,针对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国家开始推动“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此背景下,急需对金融业脱实向虚现象进行纠偏。

2015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

“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面上升,财政政策要把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作为政策重点,谨防出现经济放缓、企业利润减少但税负增加的“逆周期”现象。稳健货币政策要把好度,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把钱花到实体经济上去。”

几年整改之后,金融业也迎来一次供给侧改革,核心目标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至此,金融角色发生改变,不再是金字塔尖的明珠,风景这边独好;而是要成为塔基,脚踏实地、减费让利,为实体经济转型撑起更大的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自生式增长的大资管业务遭到强力整顿,普惠金融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指标。

可高息不是普惠金融,暴利也不是普惠金融。以高利贷为特征的现金贷产品,持续受到压制;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提高利率来维持利润增长的做法,也不受鼓励。

还利于民,成为新形势下普惠金融的重要内涵。换句话说,金融业轻松赚钱的好日子不再。

在互联网机构眼里,金融开始祛魅,金融牌照,自然也不复此前盛景。

监管套利远去

2017年5月,二十国青年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扫码支付位列其中。经舆论放大,中国金融科技一时风光无比。

不止扫码支付,在大数据风控、智能金融领域,我国也都有领先之处。环顾过去这些年,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才使得金融科技享誉全球呢?

金融供给的不足、互联网机构的努力以及各种机遇、巧合因素,都有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监管因素。

一则是监管介入时点不同,进而塑造出不同产业生态。

我国介入时点在后,前期市场自由发展,在试错中涌现出新模式、在竞争中培育出新巨头,缺点是事后需收拾烂摊子;

国外则倾向于第一时间介入,过早纳入监管体系,新模式尚未长成便汇入主流金融体系,与传统金融机构一个起跑线,模式创新被传统巨头收割,新金融机构长不大,“沦落为”探路者和辅助者,优点是风险可控。

二则是地方监管机构有意扶持,成为互联网金融早期高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互联网金融具有收益本地化、风险外部化的特征,地方监管者倾向于鼓励金融创新、批复金融牌照来实现本地收益最大化。如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一书中所言,

“地方政府既要负责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又要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以防止金融风险,而在财政分权与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目标存在冲突,造成了金融稳定的目标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从结果上看,“属地监管与全国经营之间的矛盾易导致地方金融行业的无序竞争”。

从牌照角度不难发现,互联网机构青睐的小牌照多由地方监管、归地方审批。

分化与淘汰,金融业正迎来新常态

不过,随着对“压实地方监管责任”的强调,地方监管对于属地金融牌照的态度,全面转向防风险:前些年,各地争抢金融牌照资源;这两年,则开始对各类新金融机构谈虎色变。

典型如P2P备案,最新政策明确了省级平台和全国性平台之分。放在五年前,各地都会表态多争取几个备案名额;现在,一些省市已明确表示不欢迎P2P业态。

监管套利不复存在,金融牌照的价值,又消减几分。

迎接新常态

最后再回转到行业层面。这些年,在科技浪潮下,场景与数据趋于集中,用户与业务趋于集中,大家伙们举足轻重,小机构们则举步维艰。

数以千计的中小金融机构,或陷入转型泥潭,或选择铤而走险。一场洗牌,在所难免。

行文至末尾,看到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新闻。看来,金融机构间的分化洗牌,来的比预期还要猛烈些。

金融业底层逻辑已变,分化与淘汰,正在成为新常态。

【来源:钛媒体               作者:薛洪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